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3月25日,一名参加“秘密考试”的学生携带的准考证。
深读南方调查
3日,南方日报发表《穗一初中组织逾千学生“秘考”》,引起千层浪。省市教育部门迅速明晰排查,切实落实规范招生和办学行为的监管责任,引发业界和家长热议。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
一方面,教育部门屡禁不止,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重点班”,禁止组织与高等教育挂钩的招生考试。但广州仍有不少民办学校违反义务教育均等原则,通过各种“地下活动”秘密考试选拔学生,加剧了小学生升入高等教育的竞争,增加了学生负担和父母。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反映,虽然考试压力很大,但这是孩子进入名校的唯一途径。如果没有这些“秘密考试”,他们的孩子连好学校都进不了,电脑分配也只能“不及格”。“运气”,或者早早拿到小学的“名额”,可以直接进入好的初中,无法拥有入学的主动权。
“小生初”该去哪里?这种“秘密战争”何时结束?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争夺优质生源
《秘密测试》
根据相关政策,广州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时,公办学校主要实行电脑分配或小学直接转入初中,随机分班;民办学校不得提前进行报名、面试,不收取学生简历和获奖证书。招生不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学校严禁采用面试方式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
然而,为了提高中考录取率,一些民办初中千方百计争夺初中优质生源;而一些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随机”入读通过电脑分配座位的学校。“我怕考不上好学校,孩子最关键的初中时期就毁了。”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的母亲表示,为了报考一所名牌私立学校,孩子的父亲两年前辞去了工作,留在家里读各个学校。升学指南致力于帮助您的孩子进入自己选择的学校。
正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心态,才催生了或明或暗的“择校热”。各种暗语支持的“MK(意为‘秘密测试’)”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中心是默认的。
“MD是‘秘密电话’,是重点中学给家长的私人电话;KB是‘陷阱班’,意思是可以提前拿到重点中学的名额;DZ是一个‘点珠’,就代表你被名校提前录取了……”一位家长无奈地说,由于无法参加公考,转入地下的“小到初中”活动在家长中产生了很多秘密,不少家长陷入了焦虑之中。
记者调查发现,民办学校的“暗试”通常由往届生家长充当调解人,推陈出新,通过微信群、QQ群传递信息,“代代相传”。一代。”“进群基本上都是需要密码的,新同学的家长是通过老同学的家长或者朋友介绍进群的,密码会时常更换,防止泄露。”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一些家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始找老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参加几个团体,以获取更多“秘密考试”信息,增加保险系数。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已经加入了至少20个“秘密考试”家长群。记者还在家长QQ群中发现,有近10个民办中学QQ群被公开描述为参加各学校“秘密考试”的垫脚石。也就是说,想要参加这些学校的“秘密考试”,就必须先加入这些学校。在QQ群中,您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3月31日下午,在广州大道北东园中路的广东国防科学技术高级技工学校(同和校区)外,记者从等待孩子考试结束的家长处了解到,学校从去年底开始就开始“断绝”学生。草(争夺优质原材料)。”一位家长表示:“尤其是希望杯之后,很多学校都针对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有的学校很早就‘考试’,有的直接给他们‘准考证’。”
此外,学校在“申请”阶段往往不会公开出面。家长们会听从家长团的指导,有的会把孩子的简历寄给自己喜欢的名校的把关人。简历通常包括各种比赛成绩等内容。根据简历筛选参加考试或面试的候选人。
“考试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特别是数学。没有学过奥数的人基本上很难驾驭。”一位带孩子参加五次“秘密考试”的家长透露,考试结束后,就等着“领券”了。
个别校外机构
仍扮演“中介”角色
2013年底,广州禁止民办学校组织小学生至初中考试。于是,一些著名民办学校试图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掐锋来救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有的是直接根据培训中心统一考试排名,有的是委托培训机构单独考试,有的是学校根据培训机构的成绩单独组织考试。
然而,今年2月下旬,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号文,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其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主题培训的上课时间等。”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成绩与中小学校招生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
随后,著名的华罗庚金杯青少年数学邀请赛(“华杯”)被推迟,万众期待的“学而思杯”今年也不会举行。其他一批由培训机构主办的数学“杯赛”也已暂停。紧急停车。也因此,今年的考试被业界和家长称为“最严禁的考试”。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校外培训机构在从小学到初中的“暗中考试”中扮演“中介”的角色。
“我们去参加卓越360考试。”广州市荔湾区一位孩子上小学六年级的家长透露,“他们真的很大胆,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以为只是三五百人的规模,没想到”没想到,我去考点的时候人山人海,最后多个考点都有一万多人参加了考试。”
该家长透露,考试成绩除了看排名外,还看各行政区的区考成绩。“私立初中当然会看这些分数,虽然口头上会说不看,但成绩好的会把这些分数写进简历里。”
不仅可以对组织学进行综合评估,优秀的学生还会被推荐参加一些私立学校的“秘密考试”。比如,在六中珠江中学的“秘密考试”中,有家长坦言自己是“珠江中学推荐参加考试”。
此外,有家长透露,广州一所学校还委托学大教育组织考试,要求每名学生缴纳100元考试费;广州一所学校组织了一场“秘密考试”。
公众希望教育资源均衡
制止“秘密考试”乱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于“小学升初中”的“暗测”是又爱又恨。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着急,每次孩子考完试,一晚上都精疲力尽时,我们都心痛不已,但又不得不继续。”一位家长在去考试的路上无奈地说。没有“暗试”,很多家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如果没有“密考”,普通家庭就只能被分配名额,或者直接进入成绩不理想的中学,而家长也不愿意这样做。
一位家长表示,现在“升小学”就是甘愿牺牲孩子“争分”。她的孩子三年级开始上奥数班,四年级参加各种比赛,五年级进入各个培训机构参加统一考试排名。“现在我已经收到了两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完全合二为一了。”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密考”合适,要想改就必须改成“显考”。
“密考”乱象不仅引起学龄儿童家庭的极大焦虑,也给不少不法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位家长从家长QQ群获悉,自己将于4月1日前往黄浦参加“中小学培训咨询会”。据说这次会议的幕后黑手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院”。然而,当记者前往活动披露的具体地点时却发现,该活动是一场售价9800元的培训课程。
此外,不少家长还通过“报名吧”APP了解到“小学信息局”4月7日发布的“广州市一级民办学校学业能力测评活动”,直指“广东实验”《天河学校附中》《入学面试券》,需网上缴纳200元。截至3月底,已有2000人报名。不过,广东省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4月2日表示,对该事件并不知情,也没有参与其中。
有校长坦言,学校的“择优”实际上是为了争夺资源,背后有地方政府的指挥棒。一些部门政绩观不正确,牢牢掌握资源控制权。因此,他们纵容甚至纵容公办初中开设重点班,对公办名校办的民办学校进行“暗中考试”和“捏造”。态度。
有专家建议,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破资源垄断,首先要把教育资源蛋糕做大做强,鼓励多主体学校、混合所有制学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其次,通过加快强公办学校、兼并薄弱学校的步伐,实现校际平衡;推动建立校长和教师轮换流动机制,实现师资平衡;在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划分、就近招生的基础上,实施阳光继续教育、阳光分班,实现生源均衡。
“我们也期待教育资源均衡的那一天!”不少家长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现阶段虽然追逐“密考”,但同时也在被“绑架”;“如果校际间能够实现平衡,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