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句)

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4-11-22 02:35:43 学习方法 281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在宋诗史上,李渔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尤其是其亡国后的作品,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等,读来肝肠寸断、满目苍凉。

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李煜一首《长相思》无人可及的诗句)

相比之下,李渔亡国前的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爱情,风格柔和,艺术价值较低。

但有一首诗是个例外。被认为是李渔早年的代表作。

六百多年来,很少有人敢模仿。

直到清朝才子纳兰容若在不眠之夜模仿一首诗,很多人认为可以超越前者。

这首歌叫《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思念相思,思念相思,若问相思终,不及相见。”

相思,是一个很缠绵的词。前面加上一个“长”字,显得更加委婉悲壮。

似乎思念之情是长久的,没有尽头的。

长相思也是一个品牌名称。

它还有其他几个别名:吴山青、山渐青、青山相送迎、长相思令等。

李渔的这首诗写的是思念妻子的“秋怨”。

女人在秋天思念爱人的悲伤。

令人惊讶又惊奇的是:

写的是“秋怨”,“秋怨”二字却偏偏深藏不露。

写的是“思妇”,却在词中丝毫找不到有关思妇的任何外貌、形象、神态的描写。

作为读者,我们所能读到和看到的是:

一座座高山连绵不绝,高高低低。

抬头望去,是浩瀚高远的清明,空无一物。

更远的天空,有模糊的烟水,弥漫着一丝冰冷。

“平原处处是泉山,泉山外有旅人”。

一切景色随着失踪女子的目光移动而逐渐扩大。

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思妇凭栏远望所见之景。

我们看不到的,是思妇内心一次又一次期盼落空的幽怨、失望与惆怅。

树上的枫叶像火一样,灼痛着眼睛,就像失踪的女人燃烧着的思念。

一年又一年。

菊花开了,又菊花谢了。

塞外的大雁每到秋天都知道南归,那么游子为何不归来呢?

他回不来了?

还是不想回去?

失踪女子的心里,有时刻的担忧,时刻的怨恨,时刻的希望,时刻的苦涩。

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池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最终搅乱了池中的泉水。

清末著名诗人余碧云评价道:

“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李渔的诗虽然只有三十六字,却将“长相思”三个字诠释得凄美空灵。

此后六百年来,很少有人敢模仿。

直到清朝才子纳兰容若的歌《长相思·山一程》问世。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与李渔的《思女秋怨》不同,纳兰容若的诗写的是远行将士的思乡之情。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15日,康熙帝因平定云南,出关西巡国东,祭祀奉天祖陵。

纳兰容若一路跟随,于二十三日离开山海关。

塞外严寒,风雪交加,诗人不禁思念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多么漫长而遥远的旅程啊。

一路上,我们翻山越岭,登船涉水,一程又一程,仿佛没有尽头。

每一天,我都感觉离家越来越远。

夜已深了,空旷的原野上,已经搭起了上千顶帐篷。

帐篷外不时刮起大风,雪花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

夜深了,风雪弥漫,让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每一顶帐篷,都亮着一盏无眠的孤灯。

每一盏孤灯下,都是一个想家的人。

想起家乡,此时此刻一定是温暖而宁静,没有风声雪声。

朴实自然的语言,不加修饰的文笔,莫名地触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

王国维非常欣赏纳兰容若的这首诗。

他特别喜欢“夜深千帐灯”这句话,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几乎可以与“长河夕阳西下”、“大江昼夜流”相媲美。

李钰和纳兰容若。

这两个人,一个是南唐末代国王,一个是清朝的贵族亲王。

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角色,在《长相思》两首歌曲中却略有交织。

平心而论,两人的作品各有千秋。

同样写相思,一个爱情,一个乡情。

有人偏爱李煜的深婉缠绵,有人则更欣赏纳兰容若的淳朴动人。

那么,你会更喜欢哪一首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歌世界原创发表。作者: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