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职学校招生方案策略(民办中职院校招生技巧)
作者:李一陵
近日,有媒体记者前往湖南部分“生源大县”调查发现,民办中职招生领域存在招生贩子链接的灰色利益链,利用虚假招生宣传、预收学费等手段、涉嫌学生买卖等“人头”高价出售,黑手集中在农村初中生。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学生“人头付费”有所增加:“三年制中专生,最高收费2.6万元,五年制中专生,专科生”度,价格已提高至6万元。”
你愿意花6万元买一个学生,简直难以置信,但了解了一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经验”后,你就会恍然大悟。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招收一名学生至少可以赚取5美元,其中包括每年2400元的国家补贴租金,以及每学年8000至15000元不等的学费。然后学生可以被送到公司去赚更多的钱。他们以“实习结束”为名,收取数千至数万元的“管理费”,然后还有各种杂费。最后,毕业后,他们还会被收取数千元不等的“工作介绍费”。总而言之,这些好处远远超过了原来的买生成本,这也是一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花重金抢生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账上,学生并没有被当作学校的人才培养对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赚钱的工具,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都要被挤掉。有的学校花重金抢生,以提高升学率,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养大批人才;然而,这些学校的生源竞争与教育无关。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处境不利的农村学生来说,教育无疑承载着更大的期望。而这些民办中等职业院校剥削和剥削的恰恰是处于弱势地位、最需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学生。
这条非法招生的灰色利润链之所以能够延续,与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初中生源学校和社会中介招生贩子的相互勾结有关。例如,一些农村初中2019年向民办中学输送了150名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一届可能只招收三四百名学生。这种学生供给高度集中的局面显然有很大的好处。涉嫌输送学生的背后,是一些初中班主任和老师串通买卖学生。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求知欲强。他们的信息相对有限,不知道如何识别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很容易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落入陷阱后,他们通常不会反抗,也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们很脆弱,容易被剥削。经常收获。
保障农村学校学生权益,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招生现象,建立并统一使用高中招生招生平台,严格执行统一网上报名表和公开有序招生,不给予非法招生机会,加大对非法招生的处罚力度,鼓励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退出机制。例如,湖南省近日严厉查处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违法招生行为。通报了8起涉及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学生学校与社会中介招聘人贩子相互勾结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件,并取消了相关学校制定的跨市、跨州招生计划。
除了严格控制违规招生外,还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入学难”和“生存难”的恶性循环。为何“招生难”?正是由于学校教育质量一般,人才培养不被学生和社会认可。而且他们花了很多钱来招收新生,却没有好好培养他们。他们只是想通过二手生意赚快钱。如果再这样下去,招收学生就不容易了。这种恶性循环不仅破坏初中生对未来的期望,也会损害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
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主办方需要端正办学态度,不再把学生当成财源,把教育当成生意。只有脚踏实地办学,以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让学校与学生共同成长,才是长远之计。否则,如果学校靠剥削农村弱势学生来维持生存,它可能会倒闭。(李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