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少年丰收(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持续增长)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少年丰收(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25-02-25 04:33:22 学习方法 53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回望2022,十组数据看亮点

2022年,国际环境动荡,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少年丰收(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持续增长)

星光不会让旅人失望。回顾这一年,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许多宝贵成就。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城市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5G网络通达县城,数字经济持续领跑世界……我们通过十组数据来看看亮点。

粮食超1.3万亿公斤:中国粮食“八连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镇街道收购站,粮食收购正在忙碌。“今年粮价好,农民卖粮积极性很高,我们收购点已收购秋粮2000多吨。”收购站负责人说。

今年,各地有效克服了北方罕见秋涝、局部疫情、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造成的冬小麦播种晚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全年粮食增产。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3.6亿公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公斤以上。

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2948.1亿斤,比上年增产28.9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增产2.1亿斤;秋粮产量10.22亿斤,增产42.5亿斤。

随着产量的增加,面积也随之增加。各地通过退耕还林、套种多种作物、连片耕地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克服困难奠定坚实基础。”“这也将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提供坚实基础,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桂荣表示。

超千亿件:快递“传递”经济韧性

12月1日,国家邮政局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我国快递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中国快递网络单程覆盖超过4300万公里,拥有网点超过41万个,每天服务旅客近7亿人次。快递行业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实现千亿件目标,既体现了行业的发展,也展现了经济的韧性。

小件快件连接数千个城市和行业,畅通供需。今年以来,线上消费需求持续增长。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处理量突破42亿件,日均处理量突破3.8亿件,是日均业务量的1.3倍。

快递件数达1000亿件,日均3亿件,其中进出农村1亿件。目前,全国建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随着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进入农村,更多的农产品和特产流向全国市场,农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快递将迎来传统旺季。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跃汉表示,前期投资带来的能力提升,将推动快递业在畅通经济周期、支撑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体经济。

5.2万户:城镇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拆除违章建筑、改造道路、增设绿化、粉刷停车位、保温墙、加装电梯……今年以来,不少地方的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大大改善。用一些居民的话说:老小区“改造”打造幸福生活,居民幸福感“升级到位”。

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新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21万个,惠及居民859.25万人。社区开工率为101.7%,其中25个省份开工建设。户数和户数超过或达到计划任务。

“脸”更美丽,“丽子”更真实。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改造改造旧水、电、热、通讯管道5.16万公里,安装电梯1.23万部,新增停车位61.96万个,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2.07万个,增加了老年人护理和日托设施。教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694个。各地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很多群众的“急、难、急”问题。不仅惠及民生、扩大内需,而且推动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变。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国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6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据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基本完成。

您参与城市旧社区改造吗?

90%以上: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比例提升

借助“光储直柔”技术,将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进行存储和灵活使用,帮助建筑节省更多用电。房屋节能改造后,冬季室温升高3至5摄氏度,夏季下降2至3摄氏度。摄氏度,让生活更加舒适。还有根据阳光强度和气候条件调整角度的遮阳百叶、通过聚落将雨水转化为水进行绿化的回收装置、改善当地小气候的屋顶小花园……我们身边的建筑正在变得“绿色”。”和“聪明”。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绿色建造方式的大力发展,我国目前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着。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超过20亿平方米。

此外,共有2.5万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标识。2134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认证标志,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拉长和拓宽建筑产业链。

住建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表示,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推广力度,让“中国制造”贴上绿色标签标签。

4%: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再次提高

增加4%——202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调整。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对年底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2021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

养老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养老金待遇持续提高,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也将真正有助于“让老百姓照顾自己”。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业发展迅速,制度运行更加稳定,资金更加可持续,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本期可以收支平衡,有累计结余,有长期储备。

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万亿元,基金支出4.1万亿元。当前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盈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5.1万亿元,保障能力较强。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储备超过2.6万亿元,中央层面划拨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多次强调,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保有量超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近日,在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国产品牌汽车排起了长队。这些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正等待运往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新能源汽车成功登陆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地,自主品牌对欧美等市场出口实现全面突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累计汽车出口量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2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7万辆跃升至59.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升至21%。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中国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先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技术的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走向全球。“新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翻倍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认为,经过多年的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走在前列。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汽车企业信心十足地走出去,这也将支撑未来中国汽车出口的长期增长。

近9000家:专、特、新“小巨人”活力四射

宁波欧菱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深耕电梯门系统领域,服务于国内外400多家电梯制造商。自2010年以来,每年提交专利申请4项;

北京融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研发,积累了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公司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他们都是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小巨人”公司。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以专攻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为例,自2019年6月认定第一批248家企业以来,迄今已分4批共认定8997家企业。每家企业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5.7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将占全球近30%。已形成多张国家名片,在5G、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培育了一批产品。素质优良、实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强了,地区经济就强;专业化、新型企业多了,发展质量就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小兰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小树苗”长成“小树苗”。巨人”,让“小巨人”长成“参天大树”。

超220万:5G网络“县县通”

借助电商直播,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线上推介,浙江省淳安县下江村特色旅游走红;通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一起上课……不断扩大的信息网络,为乡村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宽带村村通、5G进县,是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提升的生动体现。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22万个。在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上,将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和重点乡镇,5G网络将实现“县县互联互通”。

从铜线到光纤,从4G普及到5G商用,从东北雪原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原到太行山脉,中国建设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同网”。“同速”。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县域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过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再次增长

金沙江上游,苏瓦龙水电站1号机组近日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首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4亿千瓦时。

在广东揭阳,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期海上风电项目——单机容量11兆瓦的全球最大商用风电机组已并网发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年底前并网发电。神泉二期项目是国内首批平价并网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将为粤东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从大山到浩瀚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1369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2815万千瓦。电力生产延续绿色发展趋势。

国家能源局新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生产上,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巩固和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7.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机械臂在智能车间精准执行工业“大脑”指令;无人驾驶零售车在工业园区“执勤”;综合天气探测器感知天气的细微变化;快递包裹在双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上被快速扫描分拣……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加速进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数字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7.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现已全面融入国民经济45个大类,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据测算,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1.6%提高到39.8%。

在不少外媒看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西班牙环球网站发表文章称,“中国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中国通过大规模数字化变革再次展现了快速应对能力”。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数字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