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服务的目的和意义(暑期托管班)
专家建议如何“正式带娃”
暑期关怀能否弥补法治教育的不足?
法制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但它是青少年的必修课,应该在暑期托管班中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该课程常常被其他科目占据。此外,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将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暑期托管班,需要有关部门、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
7月19日,北京夏季托管服务正式启动。连日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多所小学和多位家长了解到,学校托管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辅导学生完成暑期作业、阅读和锻炼等。
托管服务应涉及哪些内容,是教育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号文发布以来,家长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多位司法人员和法律专家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制教育迫切需要从青少年抓起,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培养青少年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学校暑期关爱班不组织补课,不教新课,只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补足法治教育。
暑期托管不涉及法治教育。开设法治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
7月19日中午,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桥附近的一家书店,记者见到了在附近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工作的李静。“把孩子送到学校照顾后,我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她低声告诉记者,“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女儿读四年级,以前寒暑假我都会担心,或者花很多钱去报名。”孩子跳舞等等。”培训班,或者带她去公司上班。“官保姆”为她家解决了一大难题。
北京市教委7月初宣布,今年将为一至五年级小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照护服务分两期,每期12天,重点关注照护,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利用阅览室开展有组织的文体活动等,不得组织学科训练和集体教学。
朝阳区一名学生家长夏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孩子所在学校的暑期托管服务通知:托管时间为8:30至17:30;关爱内容包括学生自学、完成暑期作业,以及开放教室和阅读空间、操场等教育场所组织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北京朝阳区一所小学的任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学校的暑期托管课程:上午共3个半小时,包括适度运动、暑期作业、阅读、棋类活动、眼保健操等;午餐及午休1小时下午共4个半小时,包括手工、暑期作业、阅读、游戏活动等。
记者还采访了上海、山东等地区一些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的学校了解到,托管服务内容较为丰富,但均未开设法制教育课程。
那么暑期托管期间是否应该开设法制教育班呢?
不少受访家长认为,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是一件好事。不仅是法制教育课程,还建议开设一些紧急避险课程。“暑假正是补上法治教育课的好时机,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不去伤害别人。”李静说。
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秦硕介绍,暑期关怀可以充分开展法制教育。
秦硕担任治安副院长已经10年了。7月22日中午,她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图书馆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法制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但对青少年来说是必须的,应该纳入暑期托管班。一个地方。
“如今,孩子们可以触手可及地获取信息。他们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法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律、正确行使法律。给他们权利。”秦朔说道。
秦硕认为,虽然孩子们迫切需要法制教育,但不能指望他们自己来培养。相应地,法制教育对他们的重要性也不容低估。如果法制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法律意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成为不会危害社会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志杰表示,建设法治社会的重点是从未成年人入手,树立他们的法治意识。从小就遵守法律。法治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它更多的是一门培养公民人格的课程,而不是一门知识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法治课程融入暑期关怀班是完全可能的”。
学校法治课程还存在短板,各班级法制教育普遍缺乏
早在2014年10月,经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文件中就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并在中小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
今年6月下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号文也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具体措施包括: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重、守法的习惯;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格局。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学校虽然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但都被其他科目占据。此外,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也有一定的缺乏。
李静告诉记者,她孩子的学校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课,但一个学期只能上几次课,而且经常被语文、数学等课程占用。
任老师也坦言,他所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确实不理想:一方面是被占;另一方面是被占。另一方面,学校并没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职教师,大多是学科教师为兼职教师,课上主要讲道德,很少触及法治。
在袁志杰看来,这是当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短板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班的老师很少有法律背景,他们对什么是法治、法治精神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无法顺利开展法制教育。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法治副校长车明珠发现,目前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而法治教育更加注重宪法和法律制度建设、权利义务分析等,有必要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此外,所用教材均为国家编教材,存在难以兼顾地区差异、内容修订周期长等问题。以北京为例,首都中小学生法治观念的实际困惑难以解决,学生获得感不足。
车明珠还发现,法制教育教材和教学案例内容中的法律知识相对抽象。如果能补充一些新鲜事例,对于已经有一定社会生活经验、对道德法治了解的学生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中小学法治教育虽然按照要求实现了‘进教材、进课堂’的目标,但在‘进学生思想’的‘最后一公里’上还存在短板和短板。”车明珠表示,法治教育课急需弥补。
谁来教课的问题亟待解决。课堂形式必须生动有趣。
“如果能在暑期托管期间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就好了,但首先我们要解决谁来参加的问题。”任老师说。
对此,车明珠的建议是,该课程可以由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来授课。未检检察官长期从事法制教育宣传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优势、人才优势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优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生困惑选取典型案例围绕法治,提供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产品和课件,将法治理论融入案例解读,激发学生体验和共鸣。
袁志杰认为,除了让政法警察担任治安副院长外,还可以利用我国法学院学生数量多的优势。我国有600多所大学开设法学专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让他们担任暑期关怀志愿者、开设法治课程,有利于解决法治教育力量不足的问题。
秦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指出:在少年司法领域,专门从事法制教育的人员,即使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律师等人员,数量仍然相对较少。规模小,不能满足我国年轻人的需求。法制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少年司法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部门推动的。它一定是多个相关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联动的结果。
他认为,将法制教育纳入暑期托管班还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例如,司法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将法治教育纳入托管服务范围。学校牵头对接法治教育专业人员(如法治副校长),由专业人员带队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在袁志杰看来,解决了谁该听的问题后,下一步就是要让法治课程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不能把法治教育课程变成要求孩子背诵法律条文。这样的法律知识对孩子来说没有用,会引起反感,还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袁志杰说,孩子们一定要懂得法治的精神和精神。概念,让他们明白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生活的框架,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袁志杰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创建《被挤烂的丸子店》是为了帮助孩子们通过反复试验理解为什么规则如此重要,并让他们知道他们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实践中,有的学校创作法治绘本;一些学校组织以法治为主题的戏剧表演;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制定班规,学生之间的纠纷通过组织模拟法庭的方式解决。这些都是非常活跃的法治形式。教育。
秦硕建议,可以让孩子走进法庭,体验一下真正的审判,感受法律意味着什么;可以让孩子坐在“约束椅”上,体验一下行为不规范时会面临的困难。还可以组织孩子参加模拟法庭,让他们在模拟审判中体验法律的公平正义。
“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说,讲座不宜太深入,否则他们听不懂。可以设置互动法治游戏,增强他们对法治的兴趣。他们可以学到一些法治小东西。”“在玩的过程中,比如不闯红灯,慢慢让他们了解,培养规则意识。”秦硕说。
他还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学区作为试点,将法制教育纳入暑期托管班,待取得相关经验后逐步推广。(记者陈雷、见习记者孙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