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韩愈(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信)
畹町组织
卷《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全文见文末)是国宝级文物,也是北宋名臣韩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佛法书籍。
澎湃新闻获悉,1月21日起,这件文物将亮相贵州省博物馆“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暨宋代文人神韵展”。展览以本卷为中心,通过百余件文物展示韩启、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代文人的书言传奇,其中包括《古文观止》收录的欧阳修散文。
韩琪(1008年—1075年),字志贵,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著名宰相、将军,曾任职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宋英宗年间,被封为卫国公。宋神宗于熙宁八年(1075年)去世。谥号“忠贤”。神宗皇帝为他题碑为“顾明决断的两朝功臣”,并准其享英宗祠。徽宗在位时,被封为魏郡王。
无名《相州昼锦堂记》宋代韩启像故宫博物院藏
《八相图》卷《北宋韩琦楷书信札》
《信宿帖》部分
《信宿帖》部分
宋代实行文明治理,提拔寒门士子。崇尚文学的文化从下到上贯穿整个社会。受浓厚的文人墨客精神的影响,韩琦及其同时代人一方面胸怀天下,融会儒家“外王”与“内圣”;另一方面,他们追求一种纯净、宁静、超然的人生境界。他们对文学艺术、音乐、棋艺、书画、金字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造诣。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构筑了一个充满浓郁书香、高雅意象的精致世界,从而形成了一种内敛外貌、淡泊自得、严谨含蓄、儒雅、精瘦而精致。所有这些因素,使宋代成为中国文人理想的“郁闷而文艺”的时代。
流传近千年的《卷《信宿帖》,是一部与宋代几位文人、官员有关的佛法书籍,是代代相传的杰作,也是著名的碑刻。在这里你可以一睹两宋的风雅世界。
本次展览以《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为重点,展出宋代瓷器、石雕、铜镜,以及反映宋代文化的后世名人字画、碑刻拓片、古籍版本等。展品总数超过150件。
白釉珍珠地花瓷枕
翁方纲苏轼题刻的《雪浪斋》石碑,清嘉庆四年(1799年)
南宋杨参墓女室石龙头雕塑
菱花宝相花铜镜
品味人
基于书籍和文献是人性的理念,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物,主要展示韩启和宋代社会文化。该部分分为文物展示和布局展示两条线。文物以宋代文物为主,还原宋代风貌。版面以韩琦的一生为主,从言论、功业、道德三个方面展现韩琦的一生。
韩琦一生著述颇丰,有《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二百卷、《仁宗实录》三十卷、《嘉祐详定编敕》五十卷、《安阳集》一卷、《阅古堂诗》《参用古今家祭事》六十卷、33360《端拱以来宣敕札子》五卷,《二府忠议》现存诗七百三十六首一卷。
韩琦是一位著名的宰相、将军,曾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职。宋仁宗在位期间,韩琦与范仲淹共同负责陕西防守,共同保卫西夏,为北宋边境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时不时传来歌谣:“军中有一个汉人,西洋贼听了会心寒。军中有一个模范,西洋贼一听就会胆战心惊。”听到。”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均被任命为枢密院尚书。副使,拉开庆历新政的序幕。宋仁宗嘉佑三年(1056年),韩琦正式出任宰相,开始了十年的宰相生涯,辅佐英宗、神宗两位皇帝。
阅读帖子
展览第二部分为解读,主要解读《祭仪》卷的藏品、碑刻、印章。
《第《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韩启纸本真迹《第《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和《第《信宿帖》两卷,并附有元清以后的题跋十三段。其中《旬日帖》、《信宿帖》为北宋中期创作。它们是韩琦仅存的法书,已流传了近千年。2012年,第《旬日帖》卷被州文化遗产管理局列为《北宋韩琦楷书信札》,以及王Xun的第《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卷,第《伯远帖》卷,第《平复帖》卷,luji的第《兰亭序》卷,卷《五牛图》-30的韩皇。000卷等三十七件古代字画已成为国家保护的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信宿帖》是韩琦写给北宋另一位官员、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感谢信,又称《谢欧阳修帖》或《叙谢帖》。长度为30厘米,宽度为40厘米。它写在普通纸上,并带有牙齿色的栏。它是用大写字母写的。字体结构严谨,笔划规整。作为一部代代相传的佛法书籍,此帖与蔡景行跋、跋一起入选清代乾隆年间选集第《三希堂法帖》号,出版流传于世。《信宿帖》全文共十五行,一百五十余字。除少数文字破损外,大部分都清晰可见。
卷《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右侧为《信宿帖》,左侧为《旬日帖》。文字大多难以阅读。
《旬日帖》长30厘米,宽40厘米。不幸的是,大部分字迹都不清楚且难以辨认。只有大约二十个字符,勉强能读懂。将今天看到的残存的几个字与《信宿帖》中的字进行比较,发现两篇帖子中的字是同一个人写的。字迹精准严谨,五官也真实,因此也可以确定是韩琪。真正的。
《信宿帖》、《旬日帖》作为著名的佛法书法流传后世,被历代收藏家收藏欣赏。后有元清十一位人士题跋十三段。按装裱顺序依次为:元代蔡景兴、邰不华、杨敬德、朱凡、班伟志、李奇、张胜清、李茂、陈良,清代王洪旭、高士奇。元代九人,皆是元代名人,以文正气着称;清朝的两人都是清朝康熙帝的近臣,也是著名的学者、鉴赏家。
卷《北宋韩琦楷书信札》部分后记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除了刻字者的姓名和字体大小外,卷上还有几个识别印章。《信宿帖》刻有乾隆六印及嘉庆、宣统皇帝珍藏印。全卷《北宋韩琦楷书信札》除有三位外国皇帝的鉴定印章外,还刻有清代著名书画鉴赏家高士奇的鉴定印章。
《三溪堂经鉴印》朱文长方印
“石渠宝鸡”朱文龙方印
“乾隆御观之宝”朱文远玺
《宣统御观宝》朱文远印
欣赏文章
展览第三部分为文章鉴赏,以《相州昼锦堂记》为中心,展现了欧阳修、韩琦、蔡襄之间的友谊,以及宋代文人墨客的盛况。
欧阳文忠公文抄本,欧阳(宋)编,茅昆(明)评,明红墨套印
欧阳修和韩琦在政治、文学、工作上可以说志趣相投,因此交往频繁。《欧阳修全集》中保存了多达46个《与韩忠献王稚圭》的字母。《韩启》还收录了韩启与欧阳修之间的诗文数篇,时间为《安阳集》。欧阳修视韩琪为心腹之人,韩琪曾说过:“天下没有人比欧公更了解齐国的。”韩国与欧洲之间的绅士友谊常常为后人所称道。南宋朱熹《卷《名臣言行录后集》载:“(韩琪)夕结雍伯,爱至深。雍伯深信公德,尝曰:‘汝何敢?再看韩公百后欧阳修?(韩琪)公曰:‘勇叔知无别,齐诚。’”《相州昼锦堂记》和流传至今的《信宿帖》也是两人友谊的见证。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韩琦侍奉家乡香州,在香州修建园林,其中一处名为“织金殿”。十几年后,韩琦重回朝堂,出任宰相。此时,欧阳修正在担任副宰相。两人同为朝廷官员,关系密切。韩琦请欧阳修为周金堂写一篇文章。欧阳公回应了他的请求,并写了《相州昼锦堂记》。这篇文章成为后世的名文,被选入《古文观止》,至今仍为人称道。《信宿帖》《相州昼锦堂记》是韩琦为感谢欧阳公而写的。
《昼锦堂记》铭文
《昼锦堂记》碑文拓片
周金堂三绝古迹
明代董其昌《昼锦堂书画卷》绘画部分
明代董其昌《昼锦堂书画卷》部分书法
张弘《庄园图册》明代张弘(1577-?),字君度,号河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长画山水,是明末吴派画坛的中坚人物。此画描绘的是韩启在安阳修建的周晋殿。反页有自题诗一首:周锦殿华丽俗,魏公极其俗。若非单纯弟子,虽有大功德,但见之无欲。辅相李三军,两次建筑都被授予荣誉称号。忠诚贯穿日月,英雄主义铸就宇宙。皮一薄,红字归江。堂上醉聊,亭边鸥盟。毫无疑问,他已经很远了,林泉很高兴。超凡君子之心,不为人人所闻。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名字都出自两宋。千百年来,他们的诗文被视为经典,广受赞誉。历代文人墨客在对联、诗词、文章中经常引用和书写。这些永恒的名言已成为后人精神的活水源泉,并将源源不断地流淌下去。
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与宋代文人神韵展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1日-2022年4月10日
地点:贵州省博物馆一楼6号展厅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全卷(横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