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曾国藩拙诚守(拙诚 曾国藩在线阅读)

曾国藩拙诚守(拙诚 曾国藩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4-12-25 11:36:16 学习方法 371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01

修身为第一要务

曾国藩拙诚守(拙诚 曾国藩在线阅读)

《大学》这样论述“修行”:“自帝王以至百姓,无不以修身为本。原乱而治末则恶。厚则薄,而则厚则薄。”薄的就是厚的,不是。是的。”可见,任何事业的成功“皆以修身为本”。基于“家国同构”的理念,中国古代文人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理想的人格基础。如果你不修自己,你就无法报效你的家庭、你的国家、你的世界。中国古代有很多士大夫践行这一理念,曾国藩就是其中的杰出者之一。

历史上,曾国藩褒贬不一,但他修身养性的“实学”却一直为后人所称道,甚至被评价为“修身治国之贤才”、“楷模”。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的形象。”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是一个“凡人”,智商低,性情低,生活中的坏习惯也很多。他自己自称“禽兽不如”,却通过“师友之制”,以唐景海为师,与日本冯、窦兰泉等人为友,立志修身,有较高的修养。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来完善自己。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修身的实践指导和在日记中与同事分享修身心得,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实学”修身理论体系。

理学自宋代起就被视为官学,其兴起和发展与湖湘文化密切相关。出生于清末的曾国藩,自幼就沉浸在理学著作中。尤其是在练宾书院、岳麓书院期间,深受程、朱背景下理学传统的影响。其中,明末清初思想家颜渊主张“实学”,注重实践的观点。因其“治世而用”的功效,引起了曾国藩等湖南理学派的重视。明清以前的经典中虽有“实学”的记载,但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并实践其内涵的人,应该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因为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始终将“实学”的意义贯彻到他的理学实践中,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说发挥到了极致。

02

修德读书,国之藩篱

读书明理,是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钱穆认为,近百年来谈论儒家读书论,首先要关注的人是曾氏。明清时期的学者往往把“生前功名”作为治学的终极目标。在年轻的曾国藩看来,读书不应该仅仅作为求名的手段,而应该把“修身明理”放在第一位。他告诫家里的年幼的孩子们:“在凡人家庭,只有‘修行、学习’四个字是可靠的。”我想做一个“学而明理的君子”。

他认为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这一观点与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腹有诗,文神出中国,最士气可达远”是一致的。“它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方法不同。

阅读、学习《元志》是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从二十三岁进入岳麓书院开始,他的一生“无日不读书,无日不作曲”。晚年坚持读书修身,以史为根,以书为镜,以“筑国壁”为目标。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他达到了圣人的道德境界。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31岁的曾国藩读后感悟:“我每天读的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关于事物的;深入观察事物、研究事物,就是了解事物。”所谓精诚,就是知其知而行之,知其能而行,若坚持两者共同推进,学成后必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修身入手,学物致知,精诚仁义,最终才能治理天下,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治国平天下的效果。”此后,他把读书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读书立志,必以吃苦立功,立志向伟人学习”。勉励自己的同时,他谆谆告诫家人、亲友要立志读书,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内为圣人、外为王的志向。

03

拙诚修身,脚踏实地

真诚修身,是曾国藩修身的最大特点。“绰城”二字出自《韩非子》:“宁为狡诈,不为笨拙。”“绰诚”就是心里没有邪念,做事真诚。虽然有时行为略显愚蠢和笨拙,但一个人从不欺骗别人。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私塾“礼建斋”。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学习非常扎实,练就了一整套功夫,践行“卓成”理念,强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机会主义。一步一个脚印,真心实意。比如,他注重设据点慢战,一步一步做事,同时又真诚地关心和同情部下。他在训诫下属时,从不讲大道理,凡事亲力亲为。尤其是在认人、用人时,一定要亲自考察、了解,细心观察别人的日常行为。方式。他亲自编制了《劝诫浅语十六》,强调艰苦奋斗,要求官员勤政务实,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治事到治军,他一直践行着涿城理念,直至晚年。

勤练鞋,是曾国藩最大的修身绝技。年轻的曾国藩深受湖南文化熏陶,注重实际运用。同时,他汲取师友的修身之见,牢记圣贤的教诲,在逆境中得到磨炼。“它必须基于实践,而不仅仅是讲座和讨论。”云雪夜”。

他修炼身体时,“苦练内功,长期持之以恒”。“但他必须脚踏实地,坚不可摧。一开始可能会很难,但时间长了就会有效果。”他还在家书中写道:“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某事并且去做,你就不会欺骗。如果你知道某事,你就会去做。”,就像“即使是一个隐蔽的地方,无人知道的地方,你也应该时刻小心谨慎。小地方如此,大地方也如此;明显的地方如此,大地方也是如此。”隐处亦复如是,里里外外,细粗细密,无一不慎。”。后来他在两江任职时,严谨细致地研究文献,所有的规定都是亲手拟定的,修改稿子的。用实力建设。”他严格要求自己,践行自己的职责,始终如一地将“诚”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04

勤俭清廉,淡泊名利

勤俭廉洁是曾国藩修身养性的重要保证。“勤俭”是曾国藩对家人的道德要求,“廉洁”是他为官的道德准则。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平通过勤劳节俭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道光十五年(1835年),24岁的曾国藩考中失利,住在北京长沙会馆读书。第二年,恩克再次考试落榜,但他仍然没有灰心,继续努力学习。他说,“勤奋”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在家里、在官场、还是在军队,“勤”字是根本。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务农读书家庭。他的祖先主要从事农耕,生活一直勤劳俭朴。于是,他用“诚信”二字来约束自己,并指出“‘诚信’二字是立身之本,也就是我楚军水陆两军之根本”。他在日记中经常提到“纯洁、谨慎、正直”三格言。年轻时所沉浸的风俗影响了他的一生,让他有了一些“不忘初心”的决心。他担任两江总督时,亲笔题写了一块写有“廉洁”二字的巨匾,悬挂在总督府内,以提醒他廉洁自律。

他一生勤勉、诚实。当他当上州长时,仍然穿着自家做的粗布和自制的鞋袜。他还穿着一件蓝色缎子马褂,这是他只在重大仪式上迎接客人时才穿的。这个鸳鸯鸳鸯陪伴了他30年。很多年了。他还要求家人不要做太多的衣服,不要用丝绸,不要有太多的装饰品……他明确表示,旅行时不需要受到问候,他会尽可能节省可以靠生活费。他的饮食很简单。他早餐吃的是用开水泡过的米饭。每餐以一道荤菜为主,“切勿吃得太多”。他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的时候,晚上审阅公文时,灯光并没有浪费。家里的女亲戚们会用灯来纺纱、织麻。

淡泊名利,是曾国藩修养的重要体现。他在岳麓书院读书时,不会与别人“竞争”,宁愿自己吃亏。后来他入仕,时局复杂,但他降生于世,超越了世间的名利纷争。在人生成就的巅峰时,他解散了湘军,报效国家。他告诫自己的孩子们:“凡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当大官,我不想当大官,我希望做一个有教养、懂事的君子。”名利都是贪欲造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贪图富贵,要“勤俭节约,自立自强,学会艰苦奋斗”。受苦可以享受,可以享受,这就是君子……你还年轻,千万不能贪奢侈,习惯懒惰。无论是小户人家、读书人、农民还是商人,都勤劳节俭,不乏骄奢淫逸。疲劳并不是无敌的。”

据史料记载,清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年轻的曾国藩为政宽厚、清廉。当他30岁到40岁为官时,个人财务基本上每年都出现赤字,生活陷入尴尬。他统一军队后,掌控了军队的财政大权,手头有大量的钱财可以支配。然而,他并没有中饱私囊。他依然表示“不要钱”,甚至将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难的受害者。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80岁时回忆起父亲,说父亲的下属都了解他的性格,清廉自爱,淡泊名利,没有下属给过他送礼。正是因为他的勤俭廉洁,淡泊名利,远离贪婪,才赢得了百姓的心,为属下所追随。

本文原载于,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