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区域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谢邀,我就是一名中学地理老师,其实地理学习很简单,我初二就把初高中的地理自学完了,大学跨学科学了理工科专业,去年尝试考了一下教师资格证一次性通过了,我就把我的学习方法分享一下。
学地理首先不要去死记硬背,要学会作用其他教学工具,然后还有叛逆精神,记得我最开始学中国的交通网,我就会在一个空白的中国版图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幻想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结合各城市的布局,自己来画铁路网和高速网络,画好后,就会拿着课本来比较,其实大部分都不会有差异了因为铁路和高速交接的都是省会,有差异的地方我就会标记出来,然后去看为什么要拐弯呀,结合地形图,资源,人口来分析。这样画三五次,基本的交通,城市,省份,资源,旅游区等位置基本就有记性了。
那么区域地理也是一样,首先看一个区域就要想到这个区域在大地图中的位置,(比如东亚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然后分条线来看这个地区,用画图册和铅笔,首先先交通,然后看资源人口分布,看气候,了解原因等一层一层的分析。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在各种方法中让学生找到各自喜欢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自身的方法,去延伸学习。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班,带了两个初一,目前都在学校排前三,一个初二,接手前是年级第七名,上学期已经到第二名了,所以方法还是要学生自己掌握。
区域地理有哪些原理?
地理要素及其运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地域分异原理(规律)。
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根据地表温度差异将地球划分为5个气候带;中国古代名著《尚书·禹贡》据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将当时的国土划分为九州;19世纪德国洪堡发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俄国道库恰耶夫从土壤发生学角度提出自然地带学说。
许多自然地带是不连续的,大的山系、大的高原还出现垂直带现象。
课程介绍
区域地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区位因素与区位决策、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布局、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与规划、区域地理调查与信息处理、区域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区域案例分析。
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区别?
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
1. 范围:世界地理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地球,包括各大洲、国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整体;而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特定的地区或区域,例如某个国家、州、城市或特定的地理区域。
2. 视角:世界地理关注全球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共同特点与相互关系,注重比较和综合研究;区域地理则更注重特定地理区域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内在联系,侧重于区域内的独特地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3. 研究内容:世界地理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自然地理(地貌、气候、生态等)、人文地理(人口、语言、文化等)、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而区域地理主要关注特定地区的特定地理现象,如地区的历史、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人口变迁等。
4. 方法:世界地理通过对全球各地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域地理通常采用地区观察、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方法,更注重具体地理实证和个别现象的研究。
总之,世界地理关注整个地球的共同性和综合性,而区域地理更注重特定地理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它们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