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方法 >最热的夏天叫什么名字(夏天最热的)

最热的夏天叫什么名字(夏天最热的)

发布时间:2024-04-04 02:06:59 学习方法 747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积木新闻记者张浩锐刘亦锐

这可能是近年来最热的夏天。

最热的夏天叫什么名字(夏天最热的)

四川、云南、上海、浙江等地15个国家气象站7月份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极值。浙江、四川等地已有多人确诊中暑。

随着炎热天气的持续,在户外工作的工人开始更加警惕危及生命的中暑。他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为儿子支付学费的父亲因中暑去世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期,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医院已收治十余名中暑患者。四名患者因中暑死亡。西安建筑工人潘亮(化名)就是其中之一。7月5日,潘亮下班回家途中晕倒。

入院24小时内医院的死亡记录显示,潘亮“心脏骤停”。经过30分钟的积极抢救,于2022年7月6日凌晨2点10分被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为多器官衰竭(心力衰竭)。脑、肺、肾、血液)、中暑。中暑对于潘亮的女儿潘丽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她知道在高温下工作会中暑,但她没想到高温会致命。在派出所提供的监控录像中,潘丽看到了父亲最后的一幕。

当天下午6点30分左右,其他工人全部站起来。只有潘良走过马路,将包放在地上,靠在一辆白色轿车上,坐在了包上。然后,在一个十字路口,潘良突然晕倒了。路人拨打了120,潘亮被送往附近医院抢救。但不幸的是,他没能挺过去。

潘亮生前照片(来源:受访者)

潘亮的去世对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潘亮的儿子潘坤2015年第一次考上大学,为了尽快赚钱养家,他选择了辍学打工。“我父亲没有说什么,但他总是不高兴。”潘丽说。

去年8月,潘坤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刚刚公布的高考成绩显示,潘坤在全镇高考中排名第一,将于9月份重新进入大学。“我知道父亲的愿望是让我们读书。”潘坤说,为了挣钱上大学,父亲到建筑工地打工。

这一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愧疚。他觉得是他让父亲遭受了这样的不幸。

潘丽也感到愧疚。但作为大姐,她需要照顾父亲的事情。

这些天,潘丽跟父亲说了很多话,可惜父亲已经听不到她的声音了。女儿不知道父亲离开前是否有什么话要对她说。

空调维修工没听说过中暑

按照潘丽家乡的风俗,她父亲的所有物品都需要烧掉。

潘莉也在网上收集所有与她父亲有关的报道。“我会把这些文章都打印出来烧给我父亲,告诉他我们做了什么。”潘丽说道。

随着报道逐渐增多,潘亮中暑身亡的事很快被更多人知道。

北京51岁的空调维修工邓国林也通过短视频看到了潘亮的经历,但他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暑”。“我以前认为人不太可能过热而死,但今天看来确实有可能,”他说。

邓国林没有公司,一直独立工作20多年。偶尔,有好的商人会给他介绍修理订单,他就会开着自己那辆破旧的五菱宏光来现场。

因为北方冬天有暖气,邓国林最忙的时候就是夏天。

七月的北京不像南方那么热,但35度的高温却让坐在破旧的五菱宏光里的邓国林感受到了酷热。

这辆陪伴老邓11年的面包车,如今只有一侧出风口,运转依然正常。但由于油价上涨,老邓一直不愿意开空调。

对于邓国林来说,最好的消暑解暑方式就是喝茶。

“有什么高温保险吗?”对于邓国林来说,他非常认可保险公司推出的高空意外保险,但高温保险有点像缴纳“智商税”。

尽管儿子多年前就为他办理了全套保险,但老邓仍然只接受了高海拔保险。

“我给别人带来凉爽,别人给我一杯水,就能解暑。”点完单后,邓国林向老板要了一口茶,然后用肩膀擦了擦汗。

“有一次,我给广东一个老板修室外空调,在外面挂了好久,太热了。老板给我送的凉茶,真清爽。”随后,沂蒙男子再次端起了茶杯。喝一口茶。

环卫工人更愿意上夜班

事实上,老邓的工作环境并不是最热的。常年开放的工种在酷暑中变得更加火热。

50岁的环卫工人赵庆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他的日常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你觉得有没有专家可以在环卫服里安装小型空调?”赵青问道。这是他和同事们的夙愿。

由于工种原因,环卫工人必须穿着长袖环卫服和长裤,并戴手套。同时,单位还要求赵某及其同事佩戴N95口罩。这样的服装将陪伴他们8-10个小时的工作。

赵庆正在扫地(记者实拍)

赵庆说,冬天这套衣服很暖和。但夏天很热,工作两个小时手套经常湿透。

“凌晨4点到6点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间。”工作了五年,赵庆已经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同事们也经常尝试向领导要求早班。

但即便是一大早去上班,因为穿的衣服比较多,没多久,赵庆的衣服就湿透了。

“天热了,尽快完成自己负责的区域,然后去休息。”赵庆说,环卫工人每15分钟就要巡查一次自己负责的300米街道,所以他们经常坐下来喝口茶。你需要再次走上街头。

赵庆说,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以后在环卫服上加一个口袋,这样他就可以装自己的茶杯了。

“我是东北人,还是怕热。”赵庆说,自己中暑摔倒了不起,家里的小儿子也需要他挣钱上学。

同样来自东北,41岁的方万年最近每天都在抱怨高温。上周,方万年在另一处工地打零工时,一名同事中暑,送医院后才康复。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上一个工地竣工后,方万年到另一个工地找到了工作。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工地用水降尘。”方万年说,虽然这个工作也很热,但比扭钢筋、搬砖等其他工作凉爽多了。

“花了两包烟才拿到。”方万年自豪地说,当他感到太热时,他偶尔会用无尘水洗脸来解暑。

施工现场的工人(记者实拍)

但方万年也想快点完成手头的工作。“你说,等城市建设起来,不再需要我们建筑工人时,我能不能回东北老家避暑?”方万年说道。

这位东北大哥已经受不了北京35度的高温了。

天热得不敢做饭只好叫外卖

显然,35度的北京并不是最热的地方。

过去一周,四川南充持续高温,极少数地区气温超过40。高温导致当地中暑患者增多,已有3人中暑死亡。

为了避暑,南充市民王琪甚至不愿出门。

王琪租的房子里只有一间房间有空调。因为天气太热,妻子不愿意生火做饭,三餐都只能叫外卖。一家三口除非离开空调房,否则不会出门。15日,受不了高温的王奇带着妻儿回到农村老家避暑。

除了像王琪一样回家乡避暑外,南充市民还把嘉陵江视为避暑胜地。网上发布的视频显示,前来嘉林河游泳的市民络绎不绝。

但这也让市民徐斌感到困扰。最近,夏天他每天开车到嘉陵江大桥高平岸边的天然游泳池游泳。然而,当我们经过七彩水滨湿地公园的道路时,每天都会遇到长时间的堵车。

“通往天然泳池的路只有一条,最近去乘凉的人太多了,路很拥堵。”徐斌说道。但即便如此,在谈到“热”和“拥堵”时,徐斌仍然选择了“拥堵”。至少游泳可以给他带来短暂的凉爽。

医护人员要脱掉防护服

7月13日,杭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天,杭州最高气温也达到了惊人的40.3。

“我穿着防护服,在核酸检测现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了。”杭州的护士于敏说,她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

“即使有风扇吹,吹过来的风也是热风。”于敏说,部分检测点6点钟就开始准备材料、布置任务。8点前,现场的队列会越来越长,有时会绕好几圈。

虽然检测点早上只进行了四个小时的检测,但对于敏来说,任务并不止于此。过了一会儿,于敏需要向区里报核酸统计,清点下午检测的试管。每小时,她还需要收集完成的试管,并及时交给转运工作人员。

等她干完活,摘下橡胶手套去吃饭时,她的手已经被汗水肿了。

和于敏一样,北京医护人员黄丽娜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脱掉防护服,让汗水能够“自由蒸发”。

“穿着防护服,你就像被包裹在气球里,完全无法呼吸。”黄丽娜说道。

但对于核酸检测人员来说,防护服不能随意脱掉。黄丽娜和她的同事们每天只能靠街道和社区送来的冰块来降温。

7月17日,黄丽娜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分享的一则新闻。

消息中,7月13日,河南一核酸采样点,一名护士因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强度大,在为居民采样时突然中暑晕倒。第二天,另一名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在采集核酸时突然中暑晕倒。

医护人员中暑晕倒(来源:上蔡县人民医院)

此外,新闻还提到,7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一名护士在去村里取样时,穿着防护服,中暑抽搐。最终,她因中暑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她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是一名专业护士,我了解中暑。”黄丽娜说,她还担心有一天在核酸采样时,她和同事会中暑,中暑。

一件小小的防护服会带来多大的负担?

早在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对3658名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穿防护服后,80%的医护人员大汗淋漓,55.2%的医护人员呼吸困难,46.8%的医护人员反映脱水过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数据还指出,在35左右的室温下,穿着防护服一小时后,人体体温将达到64。如此高的体温会让医护人员感到不舒服,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中暑。

希望高温事故不再发生

7月16日,在南昌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主任朱世明表示,为防止医护人员中暑,南昌市户外采样人员不再采样时穿防护服,但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面对炎热天气,多地也对防疫人员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在北京,入夏以来,400多名核酸采样“大白”纷纷穿上石墨烯技术加持的液体降温服,预防中暑;上海、杭州等地均配备了空调移动便携式核酸检测亭。

在电商平台上,降温贴、冰背心等商品销量大幅增长。一位电商从业者表示,入夏以来,他店里的降温贴越来越受欢迎。7月的一天,有单位一下子采购了1万张散热贴。店里的冰背心也受到了户外工作者的欢迎。

预防高温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邓国林的儿子向父亲转发了多篇有关中暑的科普文章,叮嘱他注意防暑降温。虽然儿子再次提出给他买高温保险,但老邓还是拒绝了,因为他只有一个月的高温保险。

所在单位还为赵庆、方万年等人准备了酸梅汤和冰饮,以防中暑、降温。对于中暑,赵庆表示,他们环卫部门还组织了专题培训,要求所有环卫工人注意防暑,避免受到疾病危害。

潘丽还表示,希望父亲的经历能让更多工人和劳动部门重视中暑、中暑,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后将获得报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