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造成的心理问题(父母 心理)
本文大约字数:4497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号文,提出改进精神卫生服务,完善社会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公众心理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疫情以来,这种需求更加突出。但另一方面,我国心理咨询师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劳动力队伍鱼龙混杂,涌现出不少“快手”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何有效解决呢?
我有18年丰富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最近《工人日报》有记者采访了我,并发表了一篇报道《刷几个月课时就拿证上岗,“速成”的心理培训师是“解忧”还是“忽悠”?》(报道全文如下)
事实上,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这几年并不新鲜。
2017年之前,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但由于准入门槛不高,考试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僵化,很多社工只需要几个月的培训和实践考试。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
当时,主流媒体也曝光了心理咨询行业的诸多乱象,比如心理咨询师学历、简历造假、过度宣传心理咨询效果、刻意延长咨询时间等。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甚至对同性恋者进行电击,试图用这种方法改变他们的性取向。
2017年9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此举的初衷是提高职业资格设置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并将相关考试移交给行业组织或协会。但客观上,这导致了心理咨询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满天飞。
正如《工人日报》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机构甚至声称,只要完成课程作业,只需几个月就可以“快速”获得证书并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这样的心理咨询师真的能帮客户解除后顾之忧吗?还是“忽悠”?
我们治疗的患者和家属也遇到过这样的乱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骗局。有家属向我们反映,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甚至盗用我们的文章和案例,修改技术术语和案例名称,并作为自己的发布到网上,吸引一些患者和家属接受心理咨询。效果可想而知。
这不再只是心理咨询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师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违法、侵权的问题。还有不少心理咨询机构超出咨询范围,诊断和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这明显违反了我国《精神卫生法》。
人社部取消职业认证资格考试后,哪些机构提供相对权威、规范的培训?
目前,国内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心理学会开展的心理咨询培训项目相对规范和权威。但是,参加这个培训并通过这个机构的考试后,你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吗?
这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网已明确表示:“参加过基础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员,尚不具备独立心理咨询执业能力。”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当人们出现一般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想要找心理咨询师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尽量寻找有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你可以先尝试联系一下,而不是一开始就抱有很高的期望。你应该有心理准备,可能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以免受到二次伤害。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严格来说,这些群体寻求的是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治疗或临床心理干预。
而且,患者和家属最好不要对目前的心理治疗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事实上,就所使用的技术而言,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非常相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接受过基础心理学理论和精神分析学派、认知行为治疗和人文主义学派的培训。
我们之前详细分析过,精神分析学派(现已发展为心理动力学学派)不适合青少年患者,很容易使亲子关系恶化,甚至病情恶化。
人文派的技术也是低效的。认知行为疗法总体上是有效的,也是经循证医学验证和推荐的心理技术。因此,如果患者的病情属于轻中度,并且能找到经验丰富、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可以考虑尝试。
然而,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认知行为治疗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日后很容易复发,患者认为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有些患者甚至一开始就觉得心理治疗师在胡说八道,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背后,固然有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但也存在主流心理流派局限性的问题。
现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培训课程中,教授的仍然是上个世纪传入国内的旧知识,只涉及到人们的外显记忆层面。但现在科学心理学,特别是“认知神经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提出了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的理论,已经触及了人的内隐记忆的层面。
遗憾的是,这一前沿知识至今仍未普及,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甚至从未听说过。
另外,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有效地帮助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学生解决问题并走向康复,还必须涉及多学科诊断和治疗模式(MDT),至少涵盖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教育学。
希望国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除了迫切需要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外,还必须深入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不能自满和停滞,才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公众的。心理健康需求。
——何日惠
“高级成长班全年低价3180元!行业必备!通过率95%!”11月11日,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赵姓工作人员在给学生的留言中强烈推荐。课程。
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给学生发的短信截图
2017年9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职业资格设置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心理咨询师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已经五年多了。如今,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迅速。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将心理咨询纳入业务范围的企业超过16万家。尤其是疫情期间,心理咨询的需求猛增,让很多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心理咨询平台和机构收取的费用非常高,动辄数千元,但咨询师的素质良莠不齐。虽然是非录取职业,但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证书都被“包装”为“执业资格证书”。一些组织声称,只要完成课程,只需几个小时即可获得心理咨询师工作证书。一个月就能“快搞定”。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缓解公众的心理困扰,还可以为专业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对于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防止心理咨询沦为心理“骗子”。
01.培训证书“包装”成“执业资格证书”
10月底,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以“11月1日后只招收心理学专业考生”为由,催促学生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放学”、“赶末班车考试”是她经常使用的“销售战术”。”。
培训机构与学员聊天截图
“可以播放100多个小时的培训视频来积累学习时间,而且考试只有选择题。”一名学生向记者透露,他就是这样“快速”获取证据的。
“有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就可以从事兼职或全职的心理咨询工作。”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在招聘“晋升技能资格证书”时,将培训证书“包装”为“实习”,声称考试合格后就可以“持证上岗”。
事实上,以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为例,其认证机构中科院心理所已做出了其官网明确:心理咨询现在属于非批准行业,这个项目不是心理咨询。顾问认证不是专业资格。参加过基础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尚不具备独立心理咨询执业能力。
除了良莠不齐的培训市场外,一些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也存在资质不达标、能力不够的咨询师。
记者在某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上看到,该平台对心理咨询师的学历、专业没有要求。您可以通过自己注册来接受订单“练习”。您可以在平台昵称中自由设置辅导员、导师等头衔。费用也可以由您自行决定。
“能聊天、能受人欢迎就够了,据顾客说,有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并不重要。”在某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上,想兼职做心理咨询师的小轩收到了其他同事的这样的回复。
记者发现,在消费服务平台黑猫的投诉中,不乏针对心理咨询以及特定心理咨询平台和机构的投诉。
02、没有“硬门槛”,并不意味着行业没有门槛。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号文,提出改进精神卫生服务,健全社会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专家表示,与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人才缺口巨大。
从资深从业者的角度来看,退出职业资格目录后,心理咨询师似乎没有了“硬门槛”证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没有门槛。相反,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远远不仅仅是培训和获得证书那么简单。
湖北东方明健心理健康研究院学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外聘导师林秀斌表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不仅要满足系列能力标准,并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理想的临床和咨询心理学硕士培养。在本科和硕士期间,你要学习几十门心理学课程。在硕士期间,你还必须在监督下进行至少数百小时的临床治疗或咨询实践。之后获得硕士学位,必须接受至少1年的定期、正式的个人和团体监督。”林秀斌表示,国内大部分硕士生即使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实习,毕业后也必须在督导下继续实习几年,才能达到250小时面对面服务和100小时督导是基本。录取标准。
回顾目前市场上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现状,林秀斌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医学生,只上了几门理论课,只学到了‘冰山一角’,没有经过任何实践训练。”作为主刀医生,谁敢让他做手术?”
现实中,心理咨询师缺乏专业技能,很容易导致咨询者在咨询后受到更大的“伤害”。采访中,多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因接受非专业的心理咨询而导致客户病情延误甚至病情加重的情况不乏其例。“如果客户因为心理咨询师缺乏能力而不再寻求心理咨询,那么客户可能就失去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拥有12年经验的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魏红说道。
03.统一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
针对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的不规范现象,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原领导、清日心身医生集团创始人何日辉认为,培训资质授权单位不能“授予而一些机构在给予培训时除了资质外,还必须控制培训质量。有关部门还要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取消培训资格。
目前,心理咨询行业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从长远看,心理咨询行业规范发展有赖于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专家表示,学历教育是培养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督导下的临床治疗或咨询实践是学校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根据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的数据推测,截至目前,我国注册心理督导员仅有700余人。对此,林秀斌建议,行业应重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以及督导员的培训。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心理咨询行业是一个需要建立信任的行业。这是基于客户向心理咨询师吐露心声并配合治疗的信任。不要让以信任为基础的心理咨询行业失去根基。
何日辉呼吁:“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心理咨询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供有需要的咨询师参考。”
作者|施丽娜
编辑|罗娟王伟彦徐新兴
#精神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