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蓝田县经济主要靠什么(蓝田县经济2021)

蓝田县经济主要靠什么(蓝田县经济2021)

发布时间:2024-04-02 17:05:50 奥数 18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新闻姚刚侯勇梦月记者苟军报道,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蓝田县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蓝田县发改委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经济要稳、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深入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县域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好转的良好态势。

蓝田被誉为“美玉之乡”、“厨师之乡”、“温泉之乡”、“陕西菜之乡”。入选“中国文化百强县”之一,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建设试点”称号。蓝田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2.3亿元实施三大工程,优化提升教育质量。

蓝田县经济主要靠什么(蓝田县经济2021)

坚持“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优先政策支持”,新建、改建、扩建北京小学分校、第四幼儿园等31所学校,新增校舍面积平方米新增学位2050个,全面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名师、名校长和优秀管理团队,建设强大的巡视和教研团队,与高新一中合作共建“云课堂”,创建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和14所市级新型优质成长学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建蓝田厨师学校、蓝田家政学校,扩建蓝田职教中心。学校现有学生3500余人,着力打造烹饪、家政、汽修、玉雕、电子商务等特色职业教育专业和“蓝田厨师”、“蓝田家政”“劳务品牌”,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蓝天之路”。

产业兴则县兴。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是县城建设的重要前提。围绕产业链布局,引进融创中国控股、光大集团等龙头企业,签约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0.1亿元。三元科技创新园已与入库企业签约3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6家,企业设备总投资达3亿元。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带动作用凸显。

全县承载功能和园区设施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蓝田县计划建设“补短板、强弱项”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5.77亿元。实施昌平路雨污分流提质增效工程,建设雨水管道4143米、污水管道4070米。按照“简单、高效”的原则,对西安蓝田产业园和西北家具产业园进行整合升级,投资9.9亿元,在三元科技建设69栋标准化厂房18.25万平方米创新园。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目前,工程主体已完成。投资1.73亿元实施蓝田县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专业服务功能。

西安蓝田通用航空产业园蓝田机场项目总投资7.3亿元,占地943.55亩。新建A1级通用机场,机场飞行面积指数为2B。主要建设1200米30米跑道1条、1200米15米宽联络道4条、停机坪、空管大楼、塔台、飞行保障中心、FBO固定运行基地、机库等配套设施。

蓝田机场位于全省“王”字形机场网络的中心位置,可发挥连接东西、连接南北的关键作用。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西安东部交通功能体系、建设秦岭运行保障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引领东南部地区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通航示范区。远期,机场跑道尺寸将增至1800米45米,飞行区等级达到3C级。

产业布局建成后,将满足通用航空研发制造、航空会展、短途运输、飞行培训、应急救援、特色旅游等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辐射带动高端航空产业发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已储备意向项目60余个,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其中签约项目共18个,合同总金额52.54亿元。

发展目标:蓝田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2750亩。建设蓝田通用机场、西安航展永久场馆、试飞中心、维修中心、运行中心、培训中心和创新中心。通用机场核心区;二期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建设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为核心、航空文化和旅游为特色、新兴产业为引领的航空创新港;三期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打造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示范为主导的航天科学城。力争到2035年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居住和就业人口20万,建成特色鲜明、产业高端、优势明显的航空(通航)产业示范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蓝田探索秦岭民宿发展新模式,对闲置乡村资源进行生态改造、升级改造和再利用,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民宿43户。以巴源镇李家尖村核桃树下民宿为例,该项目主要对巴源镇李家尖村闲置老旧房屋进行改造,配备污水处理、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并种植了40余亩中药材。草药、大米和绿色蔬菜。实行“企业经营集体惠及农民就业”的多元运营模式,实现“企业、集体、群众”的互利共赢,打造集乡村民俗风情、农耕休闲、和生态旅游。不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把“农村窗口”变成“文化沙龙”。

蓝田县坚定不移地聚焦以美丽蓝田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在省市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上,突出蓝田县发展的重点和特色,加快推进以县域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县域承载能力,继续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城市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型城镇化下的“蓝天之路”,促进城乡居民生活。共同富裕有了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