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的故事(歌曲独轮车)
其实我对独轮车的记忆很少。这种记忆不像童年的玩具或青少年的恶作剧。它很轻,薄如羽毛,摇曳如树叶……
有时我觉得,因为年轻,所以没有老人记忆中的沧桑和厚重。所以,我不想去回忆,至少我尽量避免那些沉重和沧桑的事情。我宁愿回忆小时候的趣事,但今天似乎不一样了!
三月的天气晴朗,阳光带着浓浓的春天气息。
两位老人其实已经很累了。陪在活泼的孙子身边可不是什么好工作。我多次试图寻求帮助,但他们都固执地拒绝了。但当我看到简单粗暴的独轮车时,我突然兴奋起来!
附近几个年轻游客抓住独轮车的把手拍照,但总是歪歪扭扭,有几个人差点连着独轮车摔倒。奶奶一直守在独轮车旁边,看得很专注,好像在等待空闲的时间。她上前一步,抓住了轴柄。几名游客不自觉地上前搀扶她。但她都拒绝了。奶奶举起手柄很稳,轻松地来回推!这时,奶奶的脸上似乎挂满了自豪的笑容!
这应该是沉浸在过去的笑容。
但我想这一定是夹杂着沧桑和辛酸的!
果然,回家的路上,两位老人就开始回忆起独轮车了!
木制独轮手推车,类似于建筑工地拉的手推车。但是手推车有两个轮子和一个桶,而独轮车,顾名思义,只有一个轮子。中间装轮子,上面的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听老人说,以前农村没有常见的木马车。我想农村运输货物的进化史应该是人力、独轮车、框架车、马车,最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农用车、卡车。
当时经常使用独轮手推车,至少比人力轻得多。但当时的独轮手推车很少,在我们现在看来是粗陋简单的。它们并不罕见,但每个村庄只有几只。我想就像前些年的小车一样,只有富裕家庭才会有。穷人只能羡慕他们。
平日里,主要使用独轮手推车进行运输。例如,移动物品和运输货物。但最常见的就是运输农家肥。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在你的后院建一个猪舍。如果闲暇时细心喂养它,就可以顺利完成农业合作社养猪的任务,还可以节省一些农家肥。这种一石二鸟的做法,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后来出现了框架卡车。本来是很方便的,但是农家后院的猪舍门很窄,只有一辆狭窄的独轮车才能通过。人们互相借用,或者收集后向农业合作社借用。那时候推着独轮车一定是令人羡慕的。我想,应该和今天开奔驰或者宝马是一样的感觉。
但驾驶独轮车也是有技巧的。小时候,我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推。也许是因为我的技术,也许是因为我太年轻,没有实力。一直控制不住,摇摇晃晃的。后来经过一番摸索,我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双手握稳,稳住马姿,稳住重心,应该就差不多了。
给祖父印象最深的是推着独轮车来回100公里,去村里收倒卖的粮食。当时粮食非常紧张,只能靠国家的回扣。但由于交通不便,队伍常常要来回卖粮,自己带回来。从我的家乡江张到临游,是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村里组织了几个青壮年,带着村民的希望,上路了。爷爷那时大概只有十七、十八岁吧。他没有失去体力,但失去了食物。来回需要四五天的时间,一路上的路都十分艰难。尤其是临游王石湾沟,沟深坡陡,山路蜿蜒崎岖,雨天就更狼狈了。
我经常爬山欣赏风景,我非常喜欢。但仔细想想,我爬的山路都是石头做的,走的路都是高速公路。步行非常有限,闲暇时走几英里就会气喘吁吁。我们习惯于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感同身受,这样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常常不习惯别人的艰辛,也不习惯理解别人的艰辛。但看着雨季崎岖山路上几个人推着独轮车的情景,我依然可以想象他的艰辛!
一路上的吃穿都不能认真对待。只要给别人几块钱,你就能应付一晚。走的时候带了干粮,回来的时候用一些倒卖的食物换了几碗米饭。爷爷其实是有点感慨的。他们也经常去南山。南山人民的慷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施的四五天是非常艰苦的。不用说,腰酸背痛,又累又饿。即使是再年轻力壮的男孩,回来也会差点掉一层皮,这常常让父母心疼一阵子。
爷爷几乎是平静地讲起这些事情。他似乎带着淡淡的微笑。至少,当奶奶推着独轮车时,他保持着冷静。在我的催促下,他才不情愿地站在一旁拍了一张照片。
但旁边的女儿却充满了好奇。她环顾四周,摸索着这里那里。爷爷很认真地教她。但她太害羞而不敢尝试。我猜可能是她太弱了,也可能是她根本就没有掌握推独轮车的技巧!
如今的独轮车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在回归自然的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它,人们会好奇地尝试一下。就像餐桌上的馒头一样,人们在吃完一顿鱼肉大餐之后,总喜欢尝尝新鲜的东西。但包子背后的苦涩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今的独轮车可能是由能工巧匠为了迎合游客而新制作的。他们苍老了,看上去很沧桑!
但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些东西已经无法重现。毕竟记忆是无法复制的!
而往日的沧桑,是游客站在独轮车旁拍照无法理解的……
(本文写于2017年2月11日,文中所用照片均为实景拍摄!)
程诺,笔名。陕西宝鸡扶风人。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从小就喜欢文学、绘画、篮球。已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他多年来勤奋写作,写出内心,坚持写作,擅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