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面食为何火遍全国呢(这些面食为何火遍全国英语)
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陕西牛羊肉包子、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驴滚……16日,为期一周的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条大会拉开帷幕在山西省太原市。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面食精彩亮相,开启一场美食与文化融合的“盛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特色面食正借助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
糕点师严金超左手端着盘子,右手拿着刀片。当他快速拔出刀时,面条一根一根地掉进锅里。山西削面的制作过程被赞誉为:“一叶落入锅中,另一叶浮起,一叶离开面刀又出,银鱼落入水中,化作白浪,柳叶随风从树梢飞落。”
“山西刀削面的精髓就在面条”。严金超说,用刀削出来的面叶是中厚薄边,形似柳叶,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它成为了。这种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山西刀削面更加注重宣传推广和产业发展。严金超等面条师傅在全国各地进行面条艺术表演,传播山西面条文化。当地面条企业顺溜刀削面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设了130多家分店,每年接待顾客超过1000万人次。
一些非遗面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指尖上的艺术。在琳琅满目的面食展品中,来自“包子之乡”山西霍州的年包格外引人注目。过年的枣馍、结婚的“百年情”馍、生日的“寿桃”……不同的面雕蕴含着不同的寓意,当地人把最美好的祝愿寄托在馍馍里。
霍州碾磨是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霍州市打造了区域集体品牌“霍妈妈”。2021年,包子年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产值近亿元,远销全国多地。在与花拳的“零距离”接触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对拳击的热爱和传承。“许多年轻人来找我向我学习,并希望每天都能为他们的家人做点什么。”在一家包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爱英说。
会议论坛上,66岁的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承人马文斌通过网络与大家交流了兰州牛肉拉面的产业发展经验。
兰州牛肉面已有百年历史,驰名中外。马文斌表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兰州牛肉面正从一碗面延伸到集品牌培育、连锁经营、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在我们手里,兰州牛肉面生产数据准确,工业流程标准化,既简单易学,又有利于品牌推广。”
“师傅以前就告诉我们,手艺不能丢,现在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马文斌高兴地说。
近年来,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非遗面食走出“深闺”的重要途径。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华北区公共事务总监杨建伟在大会论坛上表示:“越来越多的非遗品牌主动向年轻人靠拢,挖掘面食背后的文化体验,祖先传承下来的更多味觉记忆才能永恒。”
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食大会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政府联合主办,以“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未来”为主题。
新华社太原
作者:王雪涛、杨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