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物的自救(让民间文物活起来)
“让民间文物修复技艺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李强
展会现场,参观者体验了如何用传统工艺加工石材。
本报记者李强摄
铁匠将烧红的铁锭锤打成锻铁装饰品;泥瓦匠用瓷砖刀和灰浆“修复”古建筑墙壁;石匠在一块大理石上左右敲击,一根罗马柱就快完成了。木匠踩着滑轮驱动磨具,将一块方形木头磨成棋子……这是记者在德国莱比锡展览中心举办的莱比锡文物保护、修复与更新博览会上看到的不很久以前。
展会上,除了工匠们展示技艺外,还有文物修复设备、建筑原材料、工具模具、考古探测仪器等展品。参观者有机会学习古迹保护、修复和古建筑改造技能,体验文物修复的工艺,也寻找该行业的商机。
在一个名为“风格屋顶”的展位前,参观者手持特制的尖头锤子,将黑色页岩块锤成各种形状。另一边,身着传统服装的专业工匠熟练地将同样的页岩切片锤成尺寸一致的圆瓦,安装在屋顶模型上。
“StyleRoofing”工作室是由德国屋顶工匠创立的组织,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技艺。直到今天,页岩板岩瓦仍然是德国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风格屋顶”工作室不仅承担多处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还承接私人住宅的改造,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盈利。
“‘热爱工艺’是我们的座右铭。”“StyleRoof”工作室负责人MirkoFischer表示,他和他的屋顶工匠团队运营社交媒体账户,下班后有数万名粉丝关注。用视频和图片记录“风格屋顶”工匠们的日常工作。在城堡、市政厅和当地传统民居的屋顶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工匠们尤其自豪,热衷于炫耀自己的手艺:用一块页岩和一把尖头的锤子,不到一分钟,他们就能敲出规则对称的心形图案。
在展会现场,记者不时看到一群群学生前来观摩学习。他们大多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包括文物修复、建筑、园艺、木工、砌砖等。安妮·克莱恩鲍尔是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我可以学到一些实际的操作流程,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和工匠们交流,建立联系,这也为我以后就业提供了机会。”这个机会非常有帮助。”
“保护者在保护建筑遗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修复历史建筑时,他们的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莱比锡展览公司负责人菲利克斯·维索茨基说。整个文物修复行业都热切期待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民间文物修复技艺得以传承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