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转专业什么时候出结果(申请转专业成功后能不去吗)
孩子,这太冒险了。
也就是说,这个组合中的项目包括四个交互和一个服务。我敢把所有的钱都赌在服务设计专业上,没有申请任何互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不过我们还是量力而行地学,不然今年我也不敢想了。
临申请前突然换专业,有部分心血来潮,也有合理成分
我本科其实学的是环境艺术,但是随着学习的进步,我发现自己可能不适合这个专业。我觉得我还是比较理性的。我对环境艺术和建筑中的一些概念设计不太满意。
我们设计学院各个学科都在一起,相互接触的机会很多。我发现工业设计流程非常适合我的思维方式。
当时我大二下学期,决定学工业后就开始考虑出国。对于学习设计,我还是想多一些体会和体会,接触国外的资源。我什至没有考虑过将本科学位转到另一个专业。设计学科已经可以整合各个领域的内容。通过继续学习环境艺术我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当我第一次来汉仪学习作品集时,我打算报读当时非常流行的互动项目。然后我也在汉仪学习了工业设计的各种理论,了解了各种细分,同时尝试了各种实践经验,看看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比如我参加了学校主办的FourCChallenge并获得了奖项。这给了我认可,也让我更加自信自己与工业设计有很高的匹配价值。我还参与了我校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实际接触用户体验设计。
FourC挑战。最右边是我的项目。我也把它放在我的投资组合里了。
上汽研发项目产出
随着了解的越来越多,我发现服务设计更符合我的性格。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愿意接受不同的信息和知识来丰富自己。服务设计本身就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所以它也可以带领我了解各个行业。
但此时我已经做了4个交互设计项目,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专业,所以我必须给自己一个机会。于是我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了一个服务设计项目,并大胆申请了服务。
我现在得到的Goldsmith的用户体验也能满足我的需求。服务设计将包括用户体验。我以后的学习还是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但是,我建议您不要遵循我的冒险应用策略。这是有风险的,风险很大,没有人喜欢看到一封拒绝信。
我在汉艺参加冬令营做的项目,入围了红点奖
我觉得这个项目还是比较实用的。它是一款专为固定医用挂针而设计的小手环。冬令营同组的同学提到,住院病人翻身或进行其他拔针动作时,很容易碰到针头,造成跑偏。我们想通过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先给你展示一下这个项目
虽然当时因为疫情只能远程沟通,调查也不是特别详细,但能够去医院向护士咨询实际情况的同学发现问题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我们根据实际的提针仪设计了一款可穿戴手环。手环上有一个3D打印的卡扣,可以卡住针管的外部并将其固定。
完成后我们自己购买了相关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效的固定。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去医院进行可行性测试,否则产品应该更加优化。但这个项目入围了红点奖,还是相当令人鼓舞的。
徐老师帮我们测试手环
汉仪每年都有冬令营和夏令营,主题很多。我觉得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短时间内就能产出一个优质的项目。关注的话题也与前沿的设计趋势有关。说实话,这还蛮有用的。
今年不是有举办web3.0主题的夏令营吗?我申请后只是继续做一些实习,其中之一是与web3.0相关的。我听后还在考虑要不要参加。但最后我觉得反正我已经在做相关的工作了,还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吧。
我觉得做项目不要就只是做项目
只是不要闭门造车。我觉得设计其实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输入的内容越多,理解的东西就越多,设计中就会体现出更丰富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寻找灵感的方式,即使和更多的人交流,像韩仪这样的老师也有很多,他们能想出很多想法。
而且,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快速发展。更新的技术、前沿话题、社会发展趋势等都与设计息息相关。没有这些,我们根本无法进行设计。因此,你需要更多地了解这些新事物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我的nft艺术作品
这也算是我设计上的一些经验吧。关于制作作品集,从我的经验来看,大家找题目的时候需要仔细思考,做好研究,不然做起来会很痛苦。例如,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市场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那么就有点脱离实际情况了,可能也做不到。
然后,你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参加竞赛、项目、实习等也是开阔视野和思路、充实自己的一种方式。我目前也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致力于改善儿童的购物体验。我制定了一个完整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案,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在Metro落地了。
部分设计在地铁中实现
不管怎样,尝试的东西多了,你就会更清楚什么更适合自己,也能更好地规划未来。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艺术留学、保考、作品集创作、考研等问题,可以咨询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