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学校站起来的故事(原创 一个学校站起来的视频)
原标题:当一所学校站起来,另一所学校倒下,教育中的吸血鬼现象何时结束?
近日,教育部发出明确指示,
严禁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域招收优秀校长和教师,并提出要大力提高县域普通高中整体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内的发展。
严禁抢县里的人。这并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发布指示。
就在一个月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规定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对恶意挖角县中学人才的,暂停其参加各类学校评估和评估的资格。
教育部不时发布并强调此类政策和指示。我们如此关注县城的发展,并非没有道理。
没有他,
因为“县城垮塌”,确实已经到了必须紧急重视、迅速解决的地步。
该县曾被视为全县“最高学府”,是关系全县学生表现和命运的知识殿堂。曾几何时,县里每年的高考成绩,以及今年考上几所清华北大的成绩,都是当地人茶余饭后谈论的重要话题,也是与孩子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
然而,曾经吸引全县最优秀人才的县,如今却面临着优质学生和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在全国范围内,“垮县”现象极为普遍。
所有的理由都得从
说说优质生源的大规模流失。
1
你还记得去年的中考招生大战吗?
河北理县生源保卫战一打响,轰动一时。
去年4月初,距离河北省中考还有两个多月。全县前400名初中生在大白池中学、育才中学、万安中学等多所初中年终考试中名列前400名。经本人和父母同意,我被直接坐车去蠡县中学“集中学习”。
很多家长听说孩子被送到蠡县中学后,赶紧赶到蠡县中学把孩子接了回来。
第二天,育才中学的一位副校长和班主任一一来到学生家中,说服家长让孩子去蠡县中学就读。许多家长也接到老师的电话,劝说他们让孩子就读蠡县中学。
澧县中学还是
河北省示范高中为何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如此卑微?
因为衡水距理县100公里。两个地方相距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往年,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中考前就被衡水几所民办学校“预定”、抢走。理县的优秀学生往往所剩无几。
不得已,澧县中学去年就提出了这个策略,对优质生源早出手,千方百计留住他们,防止生源过多流失。
理县中学校长黄彦通曾无奈地表示,2019年,理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中,有370多名学生到外地上学。2020年,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但也会有近200名学生外流。
优质生源的不断流失,给蠡县教育带来了持续的打击。
但二十多年前,蠡县中学在全省高中中仍名列前茅。当时衡水中学的校长还带着老师们来参观学习。后来,蠡县中学逐渐衰落,特别是衡水许多高中兴起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送孩子来衡水。
与理县一样,邯郸市馆陶县也是学生流失较大的县。这几年,馆陶县喊出了“打赢遏制优秀学生外流攻坚战”的口号。
石家庄、承德、廊坊、邯郸、邢台等衡水周边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优质生源流失。近年来,衡水民办高中出台限制本地招生的措施。
克罗曾在《“衡水中学”集团上市?它的尾巴要藏不住了》文章中写道,衡水一中、富阳中学和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都是衡水中学共同管理的民办学校,从性质上来说都是民办学校。
根据规定,公立高中只能招收原籍考生,不能招收跨区学生。
私立学校不受限制,可以大量招收外地的尖子生。
衡水中学旗下的这些民办高中,通过强化学习、大规模招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广泛“吸血”,创造了衡水无与伦比的神话。
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2021年高考,江西省文理科尖子生、安徽省理科尖子生、四川省理科尖子生均来自民办学校。
以衡水系为代表的此类民办高中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存在。其所谓的“优质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捏合”的前端环节。
而它的“捏”手段可以说是费尽心思。
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慷慨
优秀学生奖励制度。
大多数私立学校都会在中考前提前针对学生和家长,向外界广泛宣传。只要尖子生申请学校,除了免三年学费外,还保证被安排在最好的班级进行重点培养。
花重金招收“尖子生”是大多数私立高中的常规做法。“如果孩子中考成绩正常,进入全市前20名,学校将额外提供10万元奖学金。如果孩子三年后高考考入清北,学校将奖励50万元。”
学费减免、奖学金奖励、重点培养……如此优厚的条件,很少有公立学校能比得上。因此,面对如此慷慨的“诱惑”,很多优秀的学生和家长都很难不动心。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不少民办学校不仅提前招生,还夸大、虚假宣传学校的高考成绩、录取率、高考“状元”、学生成绩排名,招生人数和教师状况。
更令人厌恶的是,有的学校甚至明目张胆地违规买卖优质学生。
邵阳市第一所民办学校,——邵东一中振华实验学校,第一年招生时,从各初中区选拔尖子到一中振华初中就读初中阶段,引诱学生“直升邵东一中”。
邵东一中振华实验学校在招收高一学生时,收取1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高中选学费,并在填写申请表时使用“小钱箱”发放推荐费。各学校初三年级,买卖优质学生。推荐费分为500元、700元、1000元,造成邵东市学校优秀生源严重流失。
生源对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巨大,一所学校的教师也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除了在学生方面实行“夹击”策略外,
在师资方面,民办学校也不遗余力地以高薪挖走公立学校的“墙角”。
拥有江浙三线城市高级职称、拥有十余年重点中学教学经验的谢贤,五年前受一所新成立的民办学校邀请,担任学术顾问。领导者的条件是根据绩效加倍工资和奖金。老师除了肩负一些管理工作。
民办学校的这种“掐人”方式,对于公立学校来说有着致命的影响,导致其陷入一种
形成“师生资源流失、实力下降、师生加速流失”的恶性循环。
随着这种不断的“失血”,公县正在逐渐被掏空。看到公立学校的衰落,学生和家长纷纷转向私立学校,这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私立学校的学费有多高。
下图是2021年几所私立学校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以说是闻之惊心,见之泪目。一些知名的私立学校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如果说一线城市民办学校的学费不是一个普遍的参考的话,环顾四周,二三四线城市的普通民办高中的学费基本都在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昂贵的校服、杂费、伙食费等,算上这些之后,一个普通的民办高中生读三年仍要花费10万元。
对于大多数月收入只有几千元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
花这么多钱获得的教育机会真的得到了回报吗?
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学生良好的考试成绩是家长愿意花大价钱送孩子读书的最重要原因。良好的升学率是民办学校的基础。
于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学业压力大了很多,诞生了很多“应试训练”。
大多数私立学校通过压制和挤压学生的时间、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高密度的考试和排名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其中,衡水中学属下的民办学校是典型代表。
另外,有些私立学校表面上管理严格,但实际上对学生非常包容。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让家长看到满意的成绩,将考试成绩从30分改为80分。这些操作的背后,留住学生才是根本目的。
专注——成绩好——收费高——利润高,是很多民办学校运营背后的底层逻辑。通过吸纳其他学校的优质学生,切断家长的渠道,他们每个人都赚了很多钱。
2021年3月11日,长水教育集团运营的首家高中教育赴美上市
但留给县中学的却是鸡毛遍地、满目疮痍。
2
不同层次地区之间对学生和优质教师的竞争,就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一样。教育资源已经向较为发达的地区集中,学生和家长“向更高的地方迁移”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前是“金凤凰飞出鸡笼”,现在是“金凤凰关在鸡笼里”。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
县与这些“超级中学”之间的资源配置几乎存在天壤之别。
从硬件水平上来说,普通县城学校无法与一些民办中学、重点中学相比。例如,致力于打造“精英教育”的广州东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是广州市教育设施设备最先进的民办学校之一。
配备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以及普通县城闻所未闻的创客空间、机器人房纳米电子黑板等高科技产品。然而,大城市的超中学生却已经司空见惯。
我们来谈谈老师吧。对于一些大城市的特级中学来说,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标准配备。是吸引学生来校注册的最强武器。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软实力。
以去年火爆的深圳一所中学的豪华师资为例。2020年,学校共新增教师66人,其中硕士学位39人,博士学位21人,博士后6人。从学历上看,就业的最低起点必须是硕士毕业生。
看看他们毕业的学校,不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毕业17人,清华大学毕业16人。
如此豪华的师资队伍让人叹为观止,30万教师的年薪让普通县城望而却步。
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学生,一流的师资,以及各种强大的硬件设备,这些超级中学可以说是一应俱全,高升学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相比之下,大多数县中学的生存现状却十分艰难。
大多数普通县的学费较低,政策支持也有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只能勉强维持学校。
甘肃某县第一中学是2005年改建的省级示范高中,执行省级示范高中收费标准已有10多年(
每生每年1360元)。学校建设既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项目支持。办学条件的改善只能靠获得零星的项目资金来解决。学校的发展可谓“艰难”。
广西凤山县高级中学作为凤山县唯一一所高中,校内有40多台多媒体教具年久失修,十几位老师共用一台电脑。校舍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约4.4亿元,缺口4亿元。
投资的短缺必然伴随着师资的短缺。凤山中学几年前招了十几位年轻教师,但现在“都走了”。
目前,学校老教师主要具有专科和函授本科学历,青年教师基本毕业于三所院校。地理、生物等科目即使对于专科生来说也很难。
由于经济拮据,教师无法获得代课、假期补课、守护自习等收入。除了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什么补贴。这使得凤山中学教师的收入与其他市县存在显着差异。“几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一些老师缺课或不得不应付这种情况。
硬件条件不好,师资力量薄弱。其结果是教育质量低、入学率低。
作为凤山县唯一一所高中,凤山中学在2016年竟然创下了学生零的纪录。
与凤山类似,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也有不少这样的“教育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金平、绿春、红河三县,当年通过高考第一线的分别只有10人、1人、6人,这与全州高考第一线的1129人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即使在河北、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县域中学的情况也难言乐观。除了省内最知名的一两所“最好的县城学校”外,更多的普通县城仍然面临着高考成绩逐年下滑、高素质学生和教师不断流失等问题。
教师收入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不仅无法提供优越条件招收优秀师范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相反,学校和地方政府花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来培养他们。优秀的教师和校长被发达地区的学校以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高薪挖走。
更严重的是,
“县衰”愈演愈烈,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县高中”高考成绩越差,优秀师生的流失就越严重。反过来,招募和留住“好老师”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越是缺乏“好老师”,就越难招到、留住。对于“好学生”来说,他们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差,陷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教育质量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3
中国有2000多个县。全国14200所普通高中中,有7200所县级高中,容纳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高中生。
县域教育是华文教育的基础,也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从几十年前的辉煌,到现在的衰落,这是怎么发生的?
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鼓励“公办民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背景下,民办民办学校逐渐在民间兴起。
特别是1995年通过实施的《教育法》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此后,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民办小学、初中、高中1.2万所,在校生672.87万人,仅占全国的3.31%。
民办学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即使在2015年之前,国内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民办学校仍然保持着温和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资本推动下,已有20多年历史的民办学校进入了“野蛮发展”阶段。
一手提升河北省应试能力的衡水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衡水中学因每年向北清输送大量学生而闻名。优异的成绩大部分来自其私立学校“衡水一中”。
学校由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金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衡水一中利用灵活的办学政策,通过各种手段。
除了河北衡水,在云南、山西、内蒙古、贵州等地都能看到“衡水中学”的影子。其中,将“衡水模式”做大做强的无疑是今年赴美上市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团”。
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境内控股股东为长水教育,也是中国西部最大、全国前三的高中教育集团之一。他所拥有的私塾大多属于“衡水系”。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长水教育名下的联合办学也都是与地方政府合办的。除了满足学校建设用地需求外,政府还向企业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
民办学校想要赚钱,基本上都是利用与名校合作的渠道。毕竟地方政府补贴和名校的品牌效应是企业赚钱的两条路。
名校收钱后,往往并不像民办学校所宣传的那样,对民办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无非是一些名校的老师被高薪挖到私立学校。两所学校之间基本上不存在更深入的交流。
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所有的商业知识。
第一中学集团强大的盈利能力和高昂的学生学费是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前9个月,集团实现营收2.82亿元,净利润3395万元,现金股本3.05亿元。
除了大家熟知的衡水体系外,各地都有自己的民办学校品牌。私立学校可以说在全国遍地开花。
随着私立学校的兴起,一些人将“公立”学校贴上了“穷人学校”的标签,而富裕家庭的孩子会选择私立学校。这似乎类似于美国的放羊式教育体系,“私立学校云集各行各业的精英,公立学校却如一滩烂泥”。
并不是民办教育本身不好,也不是不支持师生“到更高的地方去”。而是民办学校遍地萌芽后,现有的中学教育生态形成了完全不平衡的竞争局面,拉低了普通县域的中学教育质量。次元打击。
国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对于跨地区招生,包括民办学校跨地区招生,国家近一两年开始强力干预,规定民办学校不得提前招生或通过考试筛选,为了防止“夹人”,公立和私立学校需要同时参与摇号招生,也就是所谓的公民招生。
其他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也在筹划和筹划中。
良好的教育生态不应该是一所站起来,另一所倒下,而是百花齐放。
中国式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数百万全县学生的命运不容忽视。让广大普通学生能够获得“人人享有”的优质教育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永恒使命。
参考:
立即评论|为什么尖子生不去县城读中学?
燃财经:年费10万多,我还是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
中青报:衡水附近县打响生源保卫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