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视频(1988年洪家光从技校毕业,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但由于科技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在一些精密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重大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航空发动机相当于人体的心脏,而我国在航空发动机的芯片制造上还存在致命缺陷,这意味着我国只能依靠从欧美国家进口来维持运转和飞机的研制。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幅局面,让我国拥有了航空发动机的自主产权,并且已投入使用。
可以想象,这对于我国航空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此人,他就是我国中航工业首席高级技师——洪家光。
一、不甘平凡,努力读书
洪家光出生于沉阳市新城子区的一个小农村。从懂事起,他就经常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当其他孩子还在玩的时候,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干活了。艰辛。
看看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现有的收入只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洪家光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想和父母那样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在乡村,洪家光每天看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树木。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浓浓的绿色,显得安静又美丽。但同时也代表着教育资源的短缺和眼界的狭窄。
有一天,洪家光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突然,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洪嘉光抬起头,兴奋地指着说:“看!是飞机!是飞机!飞这么高,哇!”
飞机飞过后,洪家光说道:“以后我也要自己驾着飞机飞那么高。”不论是童言无忌还是一时兴起,洪家光此时已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7岁那年,洪家光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变,到城里上学。
洪家光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农民的辛苦和辛苦。也许他不想让儿子像他一样成为农民,于是他们全家搬来了城里,只为让洪家光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相信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未来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搬到城里后,洪家光的父亲找到了一份瓦工的工作,母亲则负责清洁街道养家糊口。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也还算过得去。
洪家光从小就很懂事,上学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非常勤劳能干。每天放学后都帮母亲捡拾路边垃圾,减轻母亲工作负担。
母亲经常告诉他:“做事要脚踏实地,尽好自己的职责,我宁愿让你的身体有点累,但你也必须完成你应该做的事情。”洪嘉光说,母亲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母亲说的话做的事却默默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洪家光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洪家光面对事情时如何负责、承担、完成,为洪家光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和事业铺平了道路。规划的影响不容忽视。
16岁时,洪家光父母的身体状况已经比以前差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洪家光选择上了一所技校,也就是沈阳黎明技校。
洪嘉光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选择会成为他与航空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之一。
为了照顾父母,洪家光没有选择住在校园里。哪怕是往返四个小时的车程,这都没有动摇洪家光回家的决心。
后来,洪家光发现自己在车上的时间很充裕,可以用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于是洪嘉光在车上的学习之旅就开始了,他成功地把火车变成了自己的“移动图书馆”。
短短三年时间,洪家光仅靠往返就自学了四本技术书籍,为他今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皇帝还清了,毕业时,洪家光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有限公司工作。
二、拜师学艺,精进技术
刚毕业的洪家光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但在实战操作中,洪家光还是一名新人。
洪嘉光第一次来到车间时,就看到了车间里的劳模墙。上面的很多大师都是我国精密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洪嘉光一看,大为震惊,也大受启发。
他没想到自己有幸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有一天自己也要登上这副荣誉墙!
另外,洪嘉光也更加清楚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但想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刀法是关键,也是基础。于是洪家光开启了自己拜师学艺之路。
洪嘉光观察了坊里大家的绝活,最终决定成为坊主孟宪鑫的弟子。原因是洪嘉光发现,车间内大部分工人打磨刀片的转速都在400转/分钟,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刀。然而,孟宪鑫大师以1200转的转速驱动刀片,他打磨的刀片不仅紧密、精确,而且锋利。操作过程也顺利、平静。
不过,洪嘉光和孟宪鑫并不在一个车间。如何让孟大师收他为徒,是一个问题。
所以,洪家光想出来最笨的方法:软磨硬泡再加上死缠烂打。
洪家光一有空就跑去孟宪新那边,充当跑腿和助手,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月。孟宪新看到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虚心好学,于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绝活传授给了洪家光。
俗话说“师父领路,修行靠个人”。为了快速掌握孟大师的技艺,洪家光不惜用毕生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磨刀。就这样,洪嘉光每天比别人多工作两三个小时。
一年下来,工人们完成了4000多个工时,洪嘉光也完成了7000多个工时。他的磨刀技术越来越精湛。还在车间里意外获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事实上,洪嘉光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才让他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的技术。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国轰炸,造成多人当场死亡。当时我国由于技术原因还没有自主研制的飞机。只能用美国飞机运回烈士遗体。
作为一名爱国青年,洪家光看到后无疑触动了他心中最敏感的神经,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技术,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洪家光的磨刀技术已经可以和车间里的老师傅相媲美了,所以洪家光想尝试攻克一些新的难题。
此时,公司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加工飞机发动机叶片滚子。而且要求精密度达到0.003mm以内。一旦发生误差,将对飞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可以说这是一项只需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
当时车间里唯一掌握这项精密技术的师傅正在医院养伤,这给了洪家光证明自己的机会。洪嘉光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洪嘉光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度过,饿了就吃馒头,渴了就喝水,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磨辊子上。最终,经过十多天的马不停蹄的工作,洪家光终于完成了工作。除了滚筒的构造外,洪家光还挑战极限,把误差缩小到了0.002mm以内。
不出意外,洪嘉光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车间里的工匠大师也对他赞不绝口,说道:“别人用几年才能掌握的技术,你小子十几天就用的炉火纯青,可真是好样的!”
三、十年磨砺——攻克国家难题
洪家光接触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轴工作后,意识到我国在叶片加工方面还存在短板。再加上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一直依赖进口,这阻碍了我国飞机工业的制造和量产。
于是洪嘉光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攻克金刚石滚轮打磨这个难题,让我国航空发展实现自给自足。金刚石滚轮是航空发动机叶片不可缺少的打磨工具。
2002,洪家光成立了科学研究小组,致力于攻克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打磨。
成立之初,洪家光也遇到了很多质疑和反对,但他并没有认输,反而变得更有动力。
然而金刚石滚轮技术不仅依赖于实践,还需要理论支持。它涉及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尽管洪嘉光技术精湛,但归根结底他还是车间里的一个小车床。
洪嘉光自知自己是技校出身,知识水平太低,便一本一本买来书籍,一一研究。他不断向专家寻求建议。每当遇到问题或者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洪家光总是喜欢记笔记。据说洪家光完成项目之际,光笔记心得就达10万多字。
洪嘉光带领团队从无到有,逐步成长,历经5年多的时间,期间做了1500多次的实验,在金刚石滚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洪嘉光研发的金刚石滚轮精度可达2微米。不仅如此,它的寿命增加了一倍,几乎超过了西方国家。金刚石滚轮的研发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制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
此后,历经四年多,洪家光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和研发,终于成功研发出一套“航空发动机滚子叶片精密磨削技术”,这是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独立研发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的研发成功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申请了国家专利。这将意味着我国的航天发动机可以批量生产、规模化建造,意味着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拥有发展航空自主权,从此我国的航空行业的发展不再受制于他国!
当洪家光前往人民大会堂领奖时,获奖院士得知他是一线工作者。他同时感到惊讶和钦佩。
洪家光所攻克的难题,是很多博士、院士都解决不了的,可洪家光这样一个没学历没背景的车间工人,却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可想而知,洪家光需要克服多少难题,承受多少压力,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据同事介绍,洪家光有三大特质:一是钻,是指钻他的技术;据说洪家光来车间后,其实不止拜了一个师傅,除了孟宪新以外,洪家光还学到了很多老师傅的绝活,一有空就去观摩老师傅的操作手法,从不因自己技术出色骄傲自满,反而认为自己的技术仍有不足,需要取长补短。
或许正是因为洪家光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让他成为了少数人中的佼佼者。
二是爱,是指热爱自己的岗位;洪家光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并且越挫越勇,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更加的想要做到最好,才更加的不服输,最终一步步坚持到了最后。
事实上,洪家光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白自己作品的意义。
早年,洪家光刚接触航空零部件生产时,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工作。真是无聊又无聊。洪家光对未来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后来,车间的一位师傅叫醒了他,说道:“虽然每天的工作内容都一样,但是工作的质量是可以改变的,就像这个部分,有一个质量次的用在了飞机上,整个飞机可能都得报废,你说它作用大不大!”
老师傅的话让洪家光从梦中惊醒,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认真,不敢马虎。
三是狠,是对自己狠。车间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洪家光的,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有一次,洪家光在车间发生事故,受伤。医生让他休息两个月。洪嘉光想着车间的工作,不顾医生的嘱咐,坚持来车间。他一手摇动机器,一手缠着绷带,就这样,一连工作了俩月。
从此,工人们一提到洪家光,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四、大国工匠,当之无愧
洪家光获奖后,曾有欧洲企业想以90万月薪挖走他,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洪家光并不为所动,坚定地拒绝了外企的邀约。
洪家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身为中国人爱国的责任感,以及作为工匠人为国奉献的使命感,和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坚韧品格。这样的洪家光,又怎会那区区90万月薪而心动?
当然,大国工匠不仅仅是大国工匠,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传承工匠精神。洪家光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早年他收别人为师,现在他收别人为弟子。更是把所有的本领毫无保留的教给自己的13个徒弟。
洪嘉光说,“教训徒弟,饿死师傅”是过去的俗话。现在,如何把徒弟培养得和师傅一样高,甚至超越师傅,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这样工匠精神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的工匠大国。
洪家光是中国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他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自己工作岗位的专注坚持,对自我要求的严格谨慎,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传承,无一不诠释着作为大国工匠身上所具有的气骨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