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科目时间)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科目时间)

发布时间:2024-09-12 06:30:03 奥数 44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今年的高考,对于被疫情“贯穿”了整个高中三年的青年学子来说,是一场人生大考。这也是“双减”政策发布后的首次高考。

昨日,全国1193万考生步入考场。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科目时间)

中午,语文科目考试刚刚结束,“高考作文”的话题便冲到了热搜榜第一名。瞬间引发了近11亿人的围观。

如果说前些年讨论最多的是语文作文,那是因为其他科目都难以理解。

那么今年,我们会发现就连语文作文我们也无从下手了!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四套语文试卷,分别是:国卷A、国卷B、新高考卷一、新高考卷二。此外,还有北京、天津、浙江自主制造的3套。

先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作文题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全国甲卷

根据《红楼梦》《大观园考试正确题》剧情改编,大观园建成后,大家在园内桥上凉亭的匾额上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全国乙卷

作为“双奥城市”,2008年至2022年,北京在竞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撑、国民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考生须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全国新高考卷

“基础手、专家手、普通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只有对技能理解深刻,才能有好的技能;否则,你必然会流于世俗,想要提升水平也不容易。考生需要以此为起点,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全国新高考卷

今年是联盟成立100周年,要求考生写一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作文。

作文试卷一经公开,立即引发了众网友的感慨:这考题,真的,太难了。

有人说:如果是我,我会在考场上哭。

别人都觉得幸运:还好我毕业得早。

回顾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试题难度大、范围广、要求高,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拨打:语文高考,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卷了。

01

“语文变难”的背后

是母语滋养的新要求

高考语文结束后,权威专家对于今年的语文试卷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五个关键词:博古融今:引导学生借鉴古人智慧、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取精用宏: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勇于创新。

强化基础:深化基础,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

关联教材:增强试题和教材的关联,让学生将功夫下在课堂内,提升课堂质量。

创新形式:

扩大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减少低效学习。

不得不说,与过去相比,如今的高考语文试卷变得更加灵活、开放,知识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书给社会。尤其是在作文题目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变化——2021年

高考作文题目以党的百年历程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可为与有为》;

2020年,在齐桓公、管仲、包伯三人中,选出感情最深的一位进行评述;

2019年的主题是写一篇主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

2018年,我给2035年即将满18岁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话题的多样性、话题的新颖性、问题的灵活性,让很多考生感叹:今天的语文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更加困难。

但事实上,“语言难度增加”的背后,是对母语滋养的新要求。近年来,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获胜,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很多家长都少重母语,多重外语,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外语。

但事实上,语文不仅是我们的母语,它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坚实基础,更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核心。我们的知识网,应以语文为内核而向外辐射。北京市特级教师,连中国老师曾把语文课称为“辽阔的课堂”。

在这个“广阔的课堂”里,语文学习的范围不再受限。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不再以教导为目的,以考试为导向,而是让学生们尽情汲取着一种非功利的快乐和浪漫。而这,想必也正是高考的导向: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些母语的滋养,在母语的世界里,去洞见世界。

02

“大语文时代”下

需要我们扎实基础、稳步前行

面对高考语文的一系列改革,很多家长都很着急:我们到底要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在广泛地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力量?答案只有一个: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

《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如民表示:提高语文素养没有快速的方法。需要长期的接触、积累和习得,大量的阅读。这也印证了当前从传统“汉语时代”向“大汉语时代”的转变,一“大”字之变。

那作为家长和学生,我们要如何以“行动的变”来应对“教育的变”?简而言之,筑牢基础、稳字当头、阅读打底,才能在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1、从点到面,提升知识的深度传统的语文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本上,注重对语言的读写和文字的表达,而大语文,则包括文学常识、文化素养、文章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素质。

由点到面的转变,要求孩子学会联想,有发散思维,能够从点到面,从面到书本。

孩子们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会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作者心情等延伸出更多内容,让语文更加生动、更加立体,也更有深度。2、从古到今:拓宽知识的广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应试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感受古诗文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在从古到今的过程中,孩子能从唐诗宋词中感受中华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从先秦两汉的哲理散文中感受中国古人的哲学和智慧;从孔子的学说中学习仁爱;从墨子的学说中学习逻辑思辨;从庄子的学说中学习舍得。

3、从课内到课外,突破学科的边界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课本知识的学习,更离不开社会经验。

建党一百周年、双奥之城、疫情……社会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都应该了解。多带他们到社会上走一走,多看看新闻,打破学科的边界,孩子才能积淀丰富的社会知识,为将来的成长打底。

03

每年的六月,都是充满回忆和温暖的时光。

回首过去,那些年的努力将会积攒在我们的心中,成为难忘的回忆。

有人说:那时我不知道我可能要告别人生中最轻松、最青春的时光了。有人说:高考那天,阳光火辣辣的,时间过得真快。四年过去了。让我们记住那些回不去的青春。有人说:对于20年前的考生来说,疫情、网课、高考推迟、七月的炎热天气和恐慌都一去不复返了。对于高考,我们错过了什么?可能是考试获胜的喜悦,可能是离别的悲伤,也可能是对新未来的期盼……

但我最怀念的是应该是曾经努力过的自己吧。

这是高考的第二天。继续努力吧,年轻人,我们会在更高的水平上见到你!

-THEEN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及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作者:夏晓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