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 教育扶贫)
富平县“138”法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再提升
类别:教育信息日期:2022-11-0814:51:00来源:富平县教育局A+A-今年以来,富平县教育局紧紧围绕年度重点任务,重点抓好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到实处,坚决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救助底线,控制辍学率,保就学、学生补贴和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教育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措施,查漏补缺,落实“一提升、三检查”、“八改进”138项办法,推动农村教育振兴工作稳步提升。
强化责任意识,高效率推动重点工作任务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制定下发富平县教育局《2022年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教育系统开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和“百日督帮”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百日提升”“百日督帮”工作专班的通知》《开展“大学习、大排查、大帮扶、大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及秋季学期各学期资助文件等,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工作在实地有效。共召开5次党委会议,3次春秋学期经费工作和乡村振兴推进会,3次“百日改进”“百日督导”行动部署会。
三个督查方式,高质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立足教育部门职责,严格按照省、市、县文件精神,教育局党委全面负责,乡村振兴办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学校实行联动机制,明确目标,强化措施,高效推进教育乡村振兴工作。通过集中自查、系统督查、上级检查反馈,从责任意识、政策业务水平、问题整改落实三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有效对接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重要讲话和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的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建立控制辍学、保学、定向资助的预警机制,每学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活动,稳步消除因贫辍学的潜在风险。及时完善辍学控制保障和财政救助等政策内容,开展政策宣传和监督指导,通过专题会议、家长会、班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各学校(校区)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八个稳步提升,高标准推进教育振兴工作
一是紧紧盯住控制辍学、保障教育的底线,提高“保障义务教育”水平。严格落实辍学保学月报制度、春秋学期专项行动和辍学保学月报管理制度,强化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夯实“落实“七大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全面的全县6-15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登记台账,与县乡村振兴局信息共享,各部门监督上报中心学校、学校政策落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辍学控制和学校保障及资助政策。我们根据县乡村振兴局每月公布的新增“三类监测户”人数,认真核对学生入学情况和资助情况,每周将监测情况上报县乡村振兴局。完善《关于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统筹落实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工作,建立各中心学校与各相关部门数据共享、预警同步的联合监测机制镇(街道)重点监测家庭存在辍学风险的“三类人”(扶贫不稳定户、贫困户、突发性严重困难户),综合研判落实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对可能辍学或疑似辍学的学生及时给予及时救助。鼓励学生返校,并做好鼓励返校记录,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除非因身体原因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要防止辍学人数增加和反弹。对需要专人照顾而无法上学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和中心学校通过上门送学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各中心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辖区内残疾儿童青少年台账,终身保持一致,完善学生相关各类材料(学生信息、残疾证明、安置意见表、上门送材料等),ETC。)。
二是实现定向资金全覆盖,提高政策落实水平。建立县、镇、村、学校四级经费台账和核定材料,完善《富平县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整理2022年春秋各学期经费文件,及时开展陕西省精准经费核定审核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和审核工作,确保数据准确、经费准确。高质量完成2022年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工作,巩固全省第一;特别是要跟踪乡村振兴局每月发布的不稳定贫困户、脱贫风险户、突发性严重困难户情况。人员名单,建立台账,持续调查三类监测户学生就学和救助状况,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下发《富平县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继续规范食堂经营行为,对供应餐饮企业实行食品安全“零容忍”和“黑名单”制度。采取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供餐为辅的供餐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菜谱,确保学生吃上安全、营养、热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实施“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相关工委职能,筹建富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按照《富平县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精准帮扶育人辅导制度,各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每学期以“励志、诚信、感恩”为主题,通过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小团队活动等方式,培养特殊群体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感恩的良好品质。拓宽宣传渠道,讲好富平教育帮教故事。
三是建立健全提高师资水平的机制。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招”管理改革,建立人员配置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城镇骨干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学、“白银时代”计划和开展向镇域派遣教师、助教活动,优化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以“三个”建设为引领,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和名校长建设,依托国家培训、省培训和“三个”工作室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培训,提高农村整体水平教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大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优秀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在全县形成尊师、礼教的文明风尚。整个社会。下发《富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富平县教育人才招引培育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教师招聘、管理、流动的制度化、常态化。在庄里镇试点的“一长校、多校”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县内:完成400余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选派126名城区学校教师到京山学校工作,解决民办转公办学校教师资源配置问题,选派50名优秀教师到京山学校工作。在偏远的乡村学校任教。县外:选派73名骨干人才赴丹阳交流学习,16名干部赴福建闽侯、江苏丹阳进行岗位培训。师资培训成效显着,分批完成培训10148人次。2021-2022学年,表彰了90名“优秀教师”、90名“模范班主任”、49名“师德标兵”、30名“教学新秀”、4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
四是项目有序推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结合富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编制完成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在增加城镇学位供给、解决“入学难、入园难”的基础上,要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实施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最美丽的地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2022年,启动城市“369”学校建设工程。年内,2所初中、5所小学、3所幼儿园主体建设任务将过半;农村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曹村镇、梅园镇、柳渠镇、刘集镇、庄里实验区五个中心镇各建有初中一所。每个镇建有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创建“小而美”的优质农村小型学校和寄宿制学校。2022年,完成刘集镇初级中学、刘集镇中心小学改造升级任务和庄里初级中学整体搬迁更新工程。
五是优化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和完善“十四五”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完善城乡覆盖、布局合理、服务周到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公益。印发《富平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号文件,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和普惠县创建,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保育质量和学前教育保育质量公共服务。
六是强化业务能力,提高对外沟通水平。落实2022年中国物理研究所100万元资助项目,分时间阶段推进怀德小学建设援助计划;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稳步组织全县22名教师赴高水平教育地区培训,提高紧缺学科教师综合素质。质量;安排中国物理研究院4名教师来我县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继续落实富平与丹阳教育友好合作,做好丹阳市云阳学校与富平县平阳小学、丹阳市丹丰学校与富平县富民友谊小学、丹阳市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与富平县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积极实施双百工程,协同西安翻译学院、陕西汽车职业大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是完善工作方案,提高后续帮扶水平。制定下发《富平县易地扶贫搬迁户随迁子女入学安置工作方案》、《富平县易地扶贫搬迁户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搬迁子女后续救助政策。经调查,拆迁户共有学生578人。目前,搬迁人口子女辍学义务教育政策和保障政策已经到位,资助政策也已经到位。同时,对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已脱贫人员、已脱贫户、濒临贫困户、贫困户等给予优先倾斜。突发严重困难担任公益教育特岗。各中心学校每学期汇总数据,上报局振兴办。局振兴办及时与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接,确保年度目标高效完成。
八是加大包联盟力度,提高村帮扶实效。继续加大对曹村镇大王村、石巷明园安置社区的帮扶力度,重点巩固后续帮扶政策落实,切实促进乡村振兴。保联帮扶大王村,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2万余元。其中,投入3万元用于改善污水、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滞销农副产品(核桃4240公斤、辣椒2980公斤,共计74000余元)是从大王村所有贫困户和“三类监控户”家中收购的。投资1万元开展花椒树、核桃树修剪技能培训及劳动力对接;投资1万元建设党员活动室、宣传栏。宝联帮扶石乡明园安置社区,投入帮扶资金2.5万元,其中组织农业技能培训1万元;1万元建设党员活动室;开展4次健康检查和2次健康知识培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