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三个清华人的故事(清华出来的名人故事)

三个清华人的故事(清华出来的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03 04:13:32 奥数 136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文/马飞

清华大学是许多小镇梦想家开始梦想成为问题解决者的地方,也是许多贫困学生认识现实的地方。

三个清华人的故事(清华出来的名人故事)

“浙江大学博士生送餐”的话题在网络上炸开了锅,让人们认识到考上名校并不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后续的个人选择还是很重要的。

学历从来与能力不成正比。即使在仅以学历评英雄的今天,仍然存在大量高分无能的孩子。他们可以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但进入社会后却无法将大学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著名的“张小勇”就是高分低能学生的代表。由于清华大学领导班子的换届,旧事重提。

清华领导大换血,让张晓勇再次成话题中心

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换届,任命了三位新副校长。

第一个是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路明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赴英国萨里大学深造。回国后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

第二任蒋培学教授是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他专门研究热工程物理问题。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后担任清华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回校一段时间后,晋升为副教授。

第三位教授王宏伟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后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耶鲁大学深造。他自学习以来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也是当之无愧的。

1974年出生的王宏伟教授,1992年18岁时考入清华大学。提到“18岁”、“清华大学”、“王宏伟”这些词,人们不禁会想起“清华三人”的著名故事,同时也会想起“风云人物”张晓勇”。

你知道著名的“3个清华人”的故事吗?

“清华三人”顾名思义就是三位清华大学毕业生。

第一个是1973年出生的张晓勇,第二个是1974年出生的王宏伟,第三个是1977年出生的颜宁。

这三位清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点:18岁时考入清华大学。他们是清华大学1991年、1992年、1995年的新生,都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

同龄,双双考入清华大学,同样是别人眼中优秀的高智商学者,但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

我们刚才简单介绍了第二个人,王宏伟,他现在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他有钱、有地位、有名气,人生相当成功。

第三人,燕宁,乃是精英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他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到清华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后赴美国深造,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长。

故事中的第一人张小勇的旅程尤为坎坷。

本科毕业后,张晓勇在广州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90年代初,公司给张晓勇开出了1万+的工资,这与他清华毕业生的身份相符。当时他还组建了家庭,买了房子和汽车。

但他低估了这个行业的新老交替。如果他不进步,他就会被淘汰。之后,他只能寻找新的工作。这时,他的父亲病重了。

他辞职回到长沙老家。之后,他从事房地产工作,几经落魄,又在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了一名保安。

原来,距离一名大学教授和一名保安仅一步之遥。他们都来自清华大学。他们曾经是从同一个起点开始的,但现在他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所谓一步错,一步错。如果当时你没有选择那样的话,现在的你还会在同一个世界吗?

“3个清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考研的重要性

王宏伟和颜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考研,或者在学校考博士,或者出去读硕士。凭借学历优势,他们可以回到清华或留在国外工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发言权。

这也是张晓勇与他们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岔路口,有时就是一个念头的选择。

如果张晓勇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他会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崭露头角吗?也许他现在已经成为大中华区的高管之一了。

现在学历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考研,丰富自己的学历,避免找工作。为什么不?

“清华三人”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考研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想起“在小镇做问题解决者”的理念。

张晓勇是1991年长沙县理科状元。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虽然这样说有些不孝,但如果当时父亲病重,家里有条件聘请护士来照顾他,但张晓勇并没有选择辞职回家照顾,事情的发展会有所不同吗?

没有了如果,张小勇现在的日子过得轻松幸福,但普通父母一定要防止自己的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孩子。今天的主题:

你读过《三个清华人》的故事。你想说什么?(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