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校园餐厅安全问题与整改措施(校园餐厅安全)

校园餐厅安全问题与整改措施(校园餐厅安全)

发布时间:2025-02-18 19:43:48 奥数 327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资料图:学生按照饭量盛饭。谭凯兴摄

校园用餐安全问题频发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校园餐厅安全问题与整改措施(校园餐厅安全)

学校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

“学校午餐”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高频词。

在四川省,一位政协委员提出,政府应鼓励符合要求的餐饮企业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科学合理、安全放心的营养午餐。可以纳入政府采购,纳入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税收、标准等。给予指导上的支持和优惠;上海的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尽快立法中小学生午餐安全,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新学期伊始,两会开会,学校午餐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不过,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陈伟利认为,在学校供餐领域,在立法、监管、评价等方面还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对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安全是重中之重

保留样品是关键一步

在北京一所小学从事后勤工作的连师傅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10分,学校领导就会值班检查采购的蔬菜。“学校食堂的后厨房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餐厅里有电视,每个手术室都有可以看到。并且监控与局相连,可以随时进行抽查。各级学校的食品卫生都非常严格。”

连师傅发给记者的照片中,食堂内有多处监控摄像头。“每个环节都是透明的,所有流程都在监控下进行。”

张海担任一所中学的食堂主任。他告诉记者,学校食堂有一台冰箱,里面存放着近三天的食物样本。“安全是重中之重,样本保留是关键的一步。”

记者了解到,张海所在的学校食堂有20多名工作人员,学校要求老师参与食堂事务。“副校长通常在6点30分到达学校,和食堂工作人员一起称量菜品,检查菜品是否新鲜。”张海表示,学校分配了15名老师在食堂值班,其中一名老师每天必须对食堂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关于饭菜的质量和价格、食堂的卫生等。“要让大家都满意确实很难,而且学校食堂的工资福利也留不住更好的厨师,硬件设施也不够。”

曾在国际学校工作的李北珊向记者透露,在她工作的国际学校,向家长透露的餐费是早餐15元,午餐30元,晚餐30元,午夜15元。零食。根据学校要求,为了教育孩子们就餐礼仪,监督小班每个孩子的用餐习惯,老师必须和学生坐在同一张长桌吃饭。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学生如果没吃饱,可以举手示意阿姨要更多的食物。如果老师们不够,他们可以自己去拿。”李北山道:“有很多菜,老师们都不愿意吃,所以就自带了小菜,我们开饭吧,孩子们知道怎么吃吗?有两盘荤菜,一盘素菜。”午餐和晚餐,西红柿炒鸡蛋是荤菜,三只小虾是荤菜,茄子、五星子碎是荤菜,红烧豆腐也算荤菜,阿姨给孩子们做的,菜品还真少。”

注重生产源头监管

食品供应过程公开透明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2.7亿人。校园餐饮已成为社会必需品。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现阶段不少中小学尚不具备条件开设自己的食堂提供餐食,企业为学生发放午餐的模式将在一定时期内大量存在。时间。

去年8月发布的《学生餐营养指南》号文件规定了6至17岁中小学生一日三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食物种类和膳食准备原则。但《学生餐营养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胡晓琪发现,目前不少一线企业对这一标准还知之甚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园区区域相对封闭。为了食品安全,很多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在校外就餐,午餐的集中供应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

那么,午餐是学校提供还是外包送呢?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提供的午餐比较好,方便管理,可以放心。“送货肯定会导致食物存放时间较长,他们怕食物发霉。”

一些受访家长也支持送餐,认为“经济实惠”,“送餐不仅可以减轻学校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营养”。

“有关部门对学校选择的午餐方式没有要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有三种模式:一是食堂委托运营,聘请专业餐饮公司;二是食堂委托经营,聘请专业餐饮公司;三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二是学校运营,原材料统一招标;三是午餐分发。“如何为学生提供午餐,关键是因地制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卫生和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企业集中配送’模式,中间环节较多,家长和学生个人无法直接联系餐饮企业,无法选择餐饮供应商。此外,一些校餐订餐主管只以营利为目的,无法控制订餐过程。无法确保公开和透明,导致学校午餐出现许多问题。”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订餐过程公开透明,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送餐都是可行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供餐形式,而是家长监管缺失,导致权力换钱、点餐腐败。过程。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直言,学生午餐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食材质量、食品制作和储存等方面。只要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市场监管和卫生部门要从食品来源、生产、流通等环节实施常态化监管,做到全面追溯。

在褚朝晖看来,中小学餐食供应良莠不齐、伙食质量不高等问题,归根结底是餐食供应过程不公开透明。校餐订餐负责人与餐食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这就给校餐供应商提供了可乘之机。“教育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市场监管部门要重点监管餐饮企业生产的源头和流通环节,使其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生产校餐。”

“学生餐一直存在问题,因为订餐过程由行政力量主导,没有其他社会力量的监督,而且竞价不透明。”熊丙奇表示,目前各地营养餐或学校食堂的安全质量问题,都指向家长参与决策的监督机制缺失,因此应建立家长参与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

缺乏考核评价标准

长效管理正成为趋势

近年来,校园供餐领域受到了更多社会关注和资源。

在乡镇,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七年来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1631个县(北京、天津、山东已独立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项目),使3,700名学生受益。万。在城市社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辽宁省盘锦市、浙江省义乌市等8地12所中小学开展“营养校园”试点。

与此同时,各地对学校午餐管理进行了多种探索。

2018年11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提出,安徽将制定学校午餐管理办法,并引入准入和退出机制。此外,安徽将实行中小学校长共同配餐制度,及时公开就餐人数、份量菜谱等相关信息,成立由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参加的配餐委员会。学生家长定期评估膳食的价格和质量。

2019年2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新学期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集中陪餐制度。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都会和学生一起吃饭,及时发现并解决供餐过程中的问题。

褚朝晖告诉记者,学生餐的监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行政部门监管,二是市场本身监管。“如果校餐订餐者能够认真负责,让订餐过程公开透明,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本身就是最有力、最可持续的监管形式。”

“在对提供和选择营养膳食的机构进行监管时,要引入食品安全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家长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媒体也要发挥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楚朝晖说道。

不过,褚朝晖也承认,“引入退出机制”作用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确保中小学生吃上健康、安全的校餐,学校应选择认真负责的订餐人员。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企业的排查结果,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了解实际情况,进行时时监管。

“所谓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只能限制学校对餐饮企业的选择,这本身就说明学校在选择餐饮企业时拥有无监督的权力。”熊丙奇说道。

同时,也有人质疑,与校长就餐制度是否会成为一种样板,无法在实践中推行。

褚朝晖认为,“餐饮公司制”在大多数地方只是流于形式。由于无法确定“陪餐者”与“配餐者”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小学午餐出现的问题。“不仅是午餐,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和家校合作都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关系。目前,在中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能建立真正正式的家长委员会,因此很难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关系。”在膳食准备中发挥正常作用。”

“各地实行了校长陪餐制度,并没有杜绝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这是因为学校校长代表学校(行政),在行政的领导下,家长没有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各学校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让家长参与竞价、供餐的全过程,以减少问题的发生。”熊丙奇提议道。

“校园伙食的日常监管是多方面的,需要形成系统化、常态化、有效的管理体系。学校独立经营的食堂缺乏监督、考核和评价标准,以及资格、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于社会餐饮企业接入校园餐并不规范。”陈伟利说。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立法对学校供餐进行立法,规范和约束学生营养午餐标准、学校午餐供应和管理,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记者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