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作品被撕了吗(王家卫作品被撕掉了吗)
坐不住的sir又被另一条“闹事”的微博吸引了。
#朴赞郁说重庆森林被高估#。
孤独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吗?
抓毛巾或者肥皂的镜头真是无语
图片来源:微博@看电影
造成麻烦的并不是微博本身。
而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
“不要脸,你怎么评价墨镜?”
“王家卫被高估了,朴赞郁就是垃圾。”
“赶上戛纳真是太难了。韩国电影确实受到批评。”
更何况这篇影评是2016年制作的。
下雪了。
这样的反应也让Sir“震惊”。
李安对伯格曼作品的评价
一位导演对另一位导演及其作品的评价应该是相当令人兴奋的。
不是饭圈撕逼那样无脑。
而是真正的正主下场,大佬相轻。
再加上影迷的疯狂支持和路人的评论,结合电影史上的时事,可以说是一部剑拔弩张、启迪人心、历久弥新的电影。
是了解导演最好的素材。
先生,你连抄笔记的时间都没有,还抱怨什么呢?
哦。
或许大家都已经忘记了高层一场又一场的口水战。
这与我们目前的沉默完全相反,另一个舆论平行世界。
好啦好啦。
前面的路很拥挤。
请记得排队、按顺序检票、按顺序入场。
01对事不对人
今年春节期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某日,《心迷宫》《爆裂无声》导演辛玉坤的豆瓣突然更新了这样一条消息:
评分《四海》,韩寒的新片。
先生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四海》的分数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但你仔细一看,立即有人在下面的消息中提醒你:
同事.
这似乎意味着,在同行中,不要批评,即使你认为工作真的很糟糕。
果然没花太长时间。
辛玉坤删除了这条短评,并在朋友圈声称自己的账号被黑了,这件事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结束了。
但同事之间真的只能互相赞扬而不互相批评吗?
当然不应该是这样的。
你可能还记得导演之间的友情,但同时,直接或间接表达不满也同样有价值。
贾樟柯.
我在评论第五代导演的前辈时,并没有客气。
谈陈凯歌的代表作《霸王别姬》:
他(陈凯歌)基本上已经商业化了。他现在做的,像《霸王别姬》,是一个流行的情节剧模型。充其量只能说是一部带有一定人文色彩的商业电影。
贾樟柯电影笔记《贾想》
说说张艺谋《十面埋伏》:
中国的大牌导演根本就没有拍商业片的天赋。
谭家明.
作为王家卫的导师,为他剪辑了很多电影,其中包括《阿飞正传》。
但当谈到《花样年华》时,他说:
如此空洞……慢动作,穿着长袍扭来扭去,但我不相信这两个人的情感触动了我。
《王家卫的映画世界》
甚至说起娄烨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夜晚》:
整部影片无论是摄影还是剪辑都显得有些刻意,有些跳切甚至是随意的。导演的姿态太明显了,情感积累还不如《颐和园》。
1805电影网-谭家明专访
旧分数?
还有不错的新剧。
下面是导演谢飞的豆瓣diss舞台。
更不用说那些烂片了。
就说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吧。
豆瓣7.6并没有阻止他的失望。
“对如此薄弱的剧作加工及把控失利,抵消了演员们及视听制作的努力”。
你舅舅还是你舅舅,知识分子的抱怨确实不一样了。
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
那些和你合作过的人呢?
《邪不压正》。
姜文导演,两人在1990年合作了《本命年》,至今仍是谢霆锋的代表作之一。
因此,他面对熟人时,一点礼貌都没有。
“自以为是的凌乱逻辑和不受控制的噱头。”
这让姜文着急了,朋友圈直接回复:
“你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否则你不仅会忘记真诚对待你的朋友,还会忘记如何看电影。”
结尾最后一句是文人pk文人的“祝福梦琪”。
谢先生立即回复:“谢谢你提醒。”
然后他在采访中溜走了,并表示他对《一步之遥》不是很满意。
不仅仅是国内导演。
在国外,“教父”科波拉也是如此。
面对去年最火的两部大片:《沙丘》《007:无暇赴死》。
他说:
“把他们相似的通道拿出来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那种车子互相碰撞的桥。
这些电影都有那种创作者想要证明预算花完了就必须拍的大场面。
这就是所谓‘好’电影和‘有才华’的电影人现状。”
剩下的呢?
北野武抱怨宫崎骏:
我讨厌动画,最讨厌宫崎骏,但只要动画能赚钱,我就非常认同它的价值。
奥逊·威尔斯不喜欢伍迪·艾伦:
“他有一种‘卓别林病’,让我看到他就觉得不舒服,他很傲慢,性格胆怯的人其实都是这样,他的傲慢无边……”
伍迪·艾伦:幸运的是,我也将《公民凯恩》列为我的最爱之一
这是正确的。
读完本文后您可能已经发现了。
电影界存在着一连串的鄙视链。
老的看不起新的,有代表作的看不起蹭咖的。
作者电影看不起假文艺的,文艺看不起商业的,商业的看不起爆米花的。
徐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心里很是委屈。
但一般可以用下面两张图来表示。
商业电影导演。
赚钱,商业片,不寒酸
文艺片导演。
可耻!
太他妈破烂了!
其中也有“私人恩怨”。
比如2017年刘伟强的《建军大业》上映时,就遭到了著名导演叶大鹰的疯狂diss。
叶大鹰是谁?
郭克宇《红樱桃》、张国荣《红色恋人》等电影的导演,叶挺的孙子。
有了这样的身份,当他看到欧豪扮演年轻版的叶挺时,他忍不住发了几条微博:
而刘伟强导演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淡淡的说道。
只有当事人双方才能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微妙心思。
但不管怎么说。
在上升到人设层面之前,这些导演针锋相对的只是作品本身。
只是一旦你红了眼睛。
那么对人做事就变得错误了。
02
对人不对事
哪个电影行业更擅长骂人?
请听问题:
作为欧洲电影史上天花板上的人物,伯格曼对戈达尔的评价如何?
A.妈的,我太可爱了《筋疲力尽》。这小家伙果然有两种本事。
B.行业内为数不多能与我同台竞技的冠军之一
C、白痴
不幸的是,答案是C。
有趣的是,戈达尔还是影评人时,就曾盛赞他的前辈伯格曼,称他的“摄影机能够捕捉转瞬即逝的第二存在,加深它,并赋予它永恒的价值”。
那么伯格曼呢?
“我从来没有从戈达尔的电影中得到任何东西。”
“他们让人感觉刻意、假知性、毫无生机。从电影本身而言,极其无聊乏味。
戈达尔是个烦人的白痴。”
伯格曼看不起戈达尔,但同时又喜欢塔可夫斯基。
一个很好的踩在一只手上的东西。
当然,伯格曼的恶毒言论并不是针对任何特定的人。
比如他对安东尼奥尼的评价是:
“安东尼奥尼曾经走过自己的路。但现在他已经去世了——被他自己的乏味给闷死的。”
对于奥森·威尔斯:
》在我看来他就是个骗子,空洞、无趣”;
“他的电影太棒了。《公民凯恩》受到万千影评人的青睐,每次投票都名列前茅。但在我看来,它很无聊。最重要的是里面演员的表演平淡无奇,可笑的是,这部电影今天还能受到尊重。”
简而言之。
不只是伯格曼。
同样对戈达尔出言不逊的,电影圈也大有人在。
沃纳·赫尔佐格。
与一部优秀的电影相比,戈达尔这样的电影人算不了什么聪明的假币。
刚刚被伯格曼骂了一顿的奥森·威尔斯:
他很有导演天赋,但我不能把他当作思想家,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分歧了——他可是把自己当思想家来看待的。
顺便一提。
他还鄙视很多人心目中的神:希区柯克。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希区柯克如此受欢迎.《后窗》是一部完全愚蠢的电影。
那么喜欢希区柯克的戈达尔呢?
我当然不会乖乖等着被骂。
他需要采取主动。
——在别人骂我之前先批评别人。
他抱怨斯皮尔伯格。
“我不认识他本人,也不觉得他的作品非常了得”。
换句话说,“天赋有限,没有悬念”。
他抱怨他的前搭档特吕弗。
说自己是骗子,不懂电影:
我认为特吕弗肯定不知道如何拍电影。他只拍了一部真正关于他的电影,那就是《四百击》,在那之后他就停了下来,然后他就只是在讲故事。
特吕弗是一个追求权力的篡位者。如果他能进入法兰西学院,我相信他会做得很好。
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看不起昆汀。
面对自己听话的小迷弟,他一开始就这么说了。
我觉得他的电影很糟糕。所以我一点也不意外他选了我最差的一部电影为他的公司命名。如果这算是致敬的话,还不如送我点钱来得爽快。
好的。
接力棒已经传给了昆汀。
作为一名晚辈,他多次被前辈责骂。
戈达尔的声音还没有说完。
尼克·布鲁姆菲尔德又来了:
“他的电影就像小学生对于暴力和性的幻想。
通常情况下,昆汀·塔伦蒂诺会独自一人在卧室里自慰这些幻想,而他的母亲则在楼下给他炖豆子。”
那你觉得昆汀这位“小学生鸡”会以骂回去作为回应吗?
不。
是为了表达愤怒。
比如,称其前任特吕弗为“笨拙的业余爱好者”;告诉大卫·林奇“见鬼去吧”;承认他讨厌约翰·福特;说库布里克简直就是一个伪君子。
不打架的恋足癖不是好导演。
口交完毕,拍拍美女的脚,又是彻底满足了一天。
无人不被骂。
无人不骂人。
电影界的这些大佬基本上都是这样轮流的。
这里还有像欧洲导演雅克·里维特这样的人。
时不时就会发生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规模袭击。
他不仅批评斯皮尔伯格是私生子,库布里克是变种人,侯孝贤和卡梅隆都是问题少年,还说他讨厌拍了《趣味游戏》的哈内克。
“哈哈,哈内克和吴宇森还真登对,他们应该结婚,而我永远不会想要见他们生出来的孩子!”
吴宇森:无意冒犯,没有提示。
当然。
我已经在充满正能量的内心娱乐的茧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看到这些伟大的领导人像说普通话一样自然地骂人,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不舒服、震惊……
那么Sir也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03
仅仅是骂吗?
他被骂得那么狠。真的有深仇大恨这样的矛盾吗?
大多数情况恰恰相反。
前面提到的谢飞和姜文是如此阴阳不合,但两年后谢飞再次谈起姜文时,他仍然会说:
他是“天才导演、天才演员”。
拍摄《本命年》时,谢飞建议让喜欢包办一切的姜文去当导演。“他很合适。”在谢飞看来,姜文近期执导的作品虽然是基于市场行为的商业片,但不如他早期的作品。作品如此简单,但其闪耀的才华却令人惊叹。
《北京青年报》
至于姜文,曾有人问他最欣赏哪位导演,他毫不犹豫:
谢飞,谢晋。
找到了?
有时,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自毁”。
有时候,这只是爱与死。
然而,作为观众,我们在听大佬们抱怨的同时,却能在很多作品中找到他们相互传承的精神。
甚至相互影响,彼此成就。
还是姜文。
1980年,年仅17岁的姜文第一次观看黑泽明的《罗生门》。
他震惊了:
“我他妈的不太喜欢,看完之后骂了半天,这他妈的烂片,这么有名,怎么还这么丑啊!”
结果,《鬼子来了》在新千年之初就完工了。很多人都说很像黑泽明的风格。
什么叫黑白分明,农民的状态,魔鬼的状态……
姜文:
我后来觉得他们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又看了一遍《罗生门》,还不错。还有《七武士》和《蜘蛛巢城》。我突然觉得这部电影在跟我说话,我知道它在说什么。
真香法则,只要诚实,就不会被欺骗。
不只是姜文。
泰国之光阿彼察邦也是如此。
当我看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台湾电影时,
我总是睡着
.多年后我的电影也让观众入睡
我认为这样的电影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电影的世界就是这样。
它不需要是“正确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以先生本人为例。
当你看够多的电影时,你甚至会发现,不同电影人的很多作品在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
戈达尔总是向他的前任德雷叶致敬。
《随心所欲》
后来王家卫又学了戈达尔的跳帧镜头。
《重庆森林》
年轻一代陈正道拍了多部电影致敬《重庆森林》。
同时。
批评王家卫的谭家明甚至在自己的电视作品中清晰地打出了“戈达尔(Godard)”的字样,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是的。
真正针对作品本身的批评或吐槽,往往不会生出恶果,反而会成为哺育艺术的土壤。
但我们的反应又如何呢?
回到一开始的例子。
朴赞郁说他不喜欢《重庆森林》。
被一群人侮辱。
谢飞批评张艺谋和姜文。
还会有人身攻击。
必须说。
这种想法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是愚蠢的。
即使是伟大的作品也会受到批评。
老舍批评《1984》。
你能说这是谁的错吗?
批评不是封口也不是诛灭,它只是在赞美的声道之外,为观众提供一种更私人的思路,让人恢复几成面对经典的那种平常心的感受力。
甚至,形成行业内部的比较、竞争和激励。
打破神坛不就是为了祛魅,让沟通和包容更加顺畅,实现从圈内到圈外、从荧幕到现实、跨越时空的共鸣吗?
正如朴赞郁所说:
这些电影每一部要么是“大师”导演,要么是“新星”,否则都是“杰作”,再烂也是“话题”,是“珍珠”和“宝石”“魅力十足”、“真实发现”,要么“在多个电影节好评如潮”,要么“引起巨大争议”,所以“不看会后悔”。
但看完一部分之后,你现在有何感想呢?其中一半以上是谎言或夸张,对吗?
这也没什么奇怪,再有名的导演也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拍出杰作,就算在某个电影节上获了奖,也不可能正好是我的菜。
《朴赞郁的蒙太奇》
今天,如果负面评论应该被消灭,那么赞美就无法单独生存。
观看电影是一种私人体验,喜欢和不喜欢是个人权利。
更何况,当你为自己的爱情或偶像呐喊时,你绝对不会想到,这也许是业内眼中的一场神仙打架,甚至是一场“不打不相识”的甜蜜邂逅。
先生想说。
将喉舌还给电影,还给深爱电影的人吧。
与其说正确的纠正,先生始终相信野草的自由。
对于自我表达,我最害怕的不是反对、批评或不和谐……
但很弱。
它正在褪色,它正在消失。
就算你仔细听,也只能听到空洞的礼貌和谨慎。
除了回声之外没有任何回声。
我们其余的人。
不可能只有沉默和永无休止的沉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助理:穿普拉达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