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青春作文歌(作文青春的歌)
来自公众号:宇文林(yuwenlin130)
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18年校友会邀请2006级校友王锡充回校为近千名高一师生开设“校友论坛”。学生会写下了他们的想法。以下是2020年高考湖北理科状元唐楚月写的感想。
唐楚月高考成绩725分,语文146分。
几句关于青春歌曲的诗
——观看2006级校友王希冲分享会的感想
他穿着格子衬衫,戴着丝框眼镜,指尖轻声说道:“我要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钢琴前自信的笑容,足以让他之前介绍的所有辉煌履历黯然失色。我眼前看到的不是才华横溢的“新人作家”,也不是著名的“音乐家”,而只是那个单纯、青春的男孩。我一时不知道是那些流动的音符叙述着他的青葱岁月,还是他自己。将青春的梦想凝结成最动人的诗句。
“我们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批搬进新校区的学生,那时的路还是黄土,路边还是小树苗,今天我回来,已经是绿树成荫了。”这是2006级校友王锡充的开场白。人们常说,时间是看不见的,但他却清晰地见证了时间的足迹。他说:“你生活在我的时代。”也许,这个“你”就是他的人生导师,他的音乐挚友,或者他自己,我想。
三年的时间,老师只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里太过匆忙的过客,却像无声的雨一样,浇灌了生命的饱满稻谷。高一时,是物理老师尊重他对文科的偏好,教导他“暂时的不理想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高二时,是地理老师发掘了他的记忆潜力,是语文老师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让他遇见了“超级自信的王熙冲”;高三时,正是班主任对他充满激情的表演的“继续”手势,让他保持了对音乐的初心……
他故事中的老师所拥有的不仅是平等的关怀和投入,还有因材施教的明智方法,这就像师生之间的一份秘密契约和隐秘的羁绊。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那种尊重和引导,在青春的诗篇里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句。
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破浪——所积累的气势,他长期的爱好和坚持,为他日后的“长风破浪”积累了如此多的力量。从固执地写历史散文,到高考时将议论文的框架与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完美结合;从一路电钢琴伴奏,到成为大学室友原创动画的作曲家之一;从对音乐的孜孜追求,到受邀成为著名导演的配乐作曲家、文化晚会的音乐总监、海外歌手的御用作曲家……既是机遇,也是积累。
然而,我突然想起了客厅里积满灰尘的钢琴和书房里许久没有碰过的画笔。我不禁感到有些难过。很多所谓的“爱好”不过是追求急功近利,渴望在别人面前展示而已。最终,世涵成为了“暂时无效”的牺牲品。很多对高中议论文僵化批评的批评只是文学素质还不够高,用务实的眼光看待贫乏文学。充满激情,最终同时抱怨和迎合。但他的故事少了功利和浮躁,多了一份沉稳和耐心;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无用的。当岁月的积累一次次化为机遇,回首往事,最初的热爱和执着,已被刻在青春的诗行里。
兰悦——独特的诗与乐结合。文字和音乐应该完美和谐。他将两者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艺术的蓝天上主宰了属于自己的明月。如果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那么文字就是叙述者话语中的跌宕起伏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而音乐就是他声音中的跌宕起伏和喜怒哀乐。在他的表情中,所有这些都紧紧地握在一起。活在听者心里。对他来说,为作品配乐的魔力在于场景的营造、人物的代入、情感的共鸣,让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难忘的视听之旅。
正如诗歌是文字的和谐一样,音乐是音符的和谐。正如诗歌是散文和演讲的升华一样,音乐是诗歌的升华。是的,什么是“诗”?几千年来,诗与歌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孔雀东南飞》是劳动人民的歌;“壮士一去不复返”是沂水河畔壮士的告别歌;《断肠人在天涯》是无数流浪者的歌声……也许流传至今的唯一文字就是,但最初文字只是记录歌手感情的工具,它们为音乐而生。
但他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写作风格呢?我想,这大概就是青春的奇妙吧。青春的文学梦和音乐梦,看似两条平行的轨道,却在人生的旅途中慢慢靠近、交叉,擦出动人的火花。不经意间,当年所唱、所作,都融入了青春的诗意之中。
未来可期,年轻人,尽情地歌唱吧。青春诗意的字里行间,有你和我。
(作者:高一(25)班唐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