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人才政策(大兴人才引进政策)
《陕西日报》2021年8月4日(记者刘巨星、通讯员马飞龙)标题:掀起“大兴人才”热潮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我省“秦创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会侧记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大计。新时代新征程,实现赶超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最大的潜力在于创新。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陕西考察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了秦创原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建成了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加速器”和“推动者”。
对于这个平台来说,无论是产业、项目还是资金,核心都是人才。
秦创园建设以来,我省组织体系把建设和利用秦创园作为当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组织部于7月12日至15日、7月26日至29日举办两场“勤创源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会。参会人员来自各市(区)委组织部门、市高级高新区、部分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92名人才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工作水平。他们的技能,并产生动力。
走进“大讲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省委组织部组织学习座谈,让我们‘走进秦创原创,了解秦创原创’,帮助我们围绕‘建秦创原创、用好秦创源’,《秦创源》为开展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8月2日,西安市委人才办副主任、西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邓攀在交流中表示。
这也是研讨会参与者的普遍感受。
几天来,从专题讲座到政策解读,从实地考察到研讨交流,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跟踪了解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了解国家和陕西省人才政策、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规划,并参观了中国西部科创港、西工大傲翔小镇、西云相关项目谷二期。
课程结束后,省委组织部进行了问卷调查,93.6%的学员表示,培训有效增强了对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研讨班的学习,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勤创源,人才工作者在里面能做什么,找到了各自地区、单位在全省中心工作中的定位。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中,放在陕西赶超的大局中来抓。要担当起责任、履职尽责,积极发挥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引领作用。
“勤创园平台特别支持依托大学平台引进高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办公室副主任荣兰表示:“借助勤创园新动能平台,我校将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
来“加油站”产生动力,激发活力
和很多学员一样,商洛高新区(上丹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邢军在参加培训前,也对围绕秦创源如何做好人才工作、与谁对接等问题抱有诸多疑惑。训练。“经过这次培训,特别是与负责秦创原创新型驾驶平台建设的同志面对面交流后,这些疑虑都迎刃而解了。”刑君说道。
在了解了秦创源总窗口在人才体系建设、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后,榆林市委组织部冯璐表示,我们要积极学习经验,抓住秦闯原有机遇,做好本市人才工作。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市(区)的同志,也有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同志。在秦创源作为催化剂的帮助下,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碰撞中产生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人才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增强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并结合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引领潮流的进取精神。致力于广纳人才、聚才聚力,助力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7月25日至28日,咸阳市召开“勤创源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7月31日,铜川市举办“2021光电产业发展论坛暨勤创源(铜川)专场活动”;宝鸡市、省工商联等各市(区)和单位也正在加紧筹备相关活动。人才济济、群策群力、共建勤创园的氛围已初步形成。
踏上广纳人才、促发展的“新征程”
用学习促进知识,用学习促进行动。此次研讨会让大家在工作的“热操作”中进行了有效的“冷思考”。为期四天的培训转眼结束,学员们踏上了招贤纳士、抓项目、促发展的新征程。
“要围绕我省14个重点产业领域、6大支柱的23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地图、建立需求清单,将人才链深度融入产业链、项目链,整合各方优秀人才聚焦攻坚,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力最大活力。”
“要利用好秦创园平台的人才资源,探索建立人才飞地,灵活引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实现以研发为核心的飞地经济。在秦创源进行,结果在当地转化。”
“要努力精准引进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人才,探索与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走出国门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和使用海外人才。当地的人才和智力。”
……
同学们畅谈了自己的感受、打算和对未来的规划。大家表示,要以解决人才工作问题为导向,结合岗位实际情况,思考和研究我们单位、本地区现在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建立建立急需人才引进名录,探索引进途径和保障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赶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