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名师讲高考(名师谈高考)

名师讲高考(名师谈高考)

发布时间:2024-12-11 20:31:15 奥数 638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2022年高考数学17:00一结束,“高考数学”相关话题迅速霸占热搜榜。学生们纷纷表示:试题太难了!

据媒体报道

名师讲高考(名师谈高考)

一些候选人表示

数学太难了,我想趴在地上哭……

这位候选人说

》近三年所有高考试卷

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

难度只有这个的一半

证明我学得还不够深入……”

其实考卷难不难对于每个考生的具体感受并不一致,让我们听听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是怎么看这次高考数学卷:

深外名师

林国炜

耐心传教,善待学生

数学教师,理学硕士(偏微分方程),高中数学备战组组长。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标杆”、“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新担当、新担当先进典型”。2021年评审认定为深圳市第五批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教学新秀”。

他所带领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了广东省“屏蔽生”赵雨晴、惠静、卞美琳以及张玉卓、陈志毅等数十名清北优秀学生。王信仪、唐玉凯。

学试卷点评

2022年新高考数学:

“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

今年是广东省新一轮全国数学高考的第二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号指导精神,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更名为教育部教育考试局)统一印发2022年教育)。2022年全国高考一号数学试卷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要求。试题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高考改革的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充分发挥了高考数学的选拔功能,符合国家现阶段需要的人才选拔标准,将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双减”环境,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作用。

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试题稳定并适度创新。试题注重数学本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核,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试要求。

试题设置最大特点:“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

低起点实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多层次体现数学本质,突显思维;

高落差能够有效地剔除机械化刷题和模式化下死记结论的学生,更能选拔出优质人才。

这种命题是一种科学的控制策略。

学试卷点评

01

“低起点”注重基础

试卷中近一半的题型都是常规的基础题型。从所考的知识点来看,也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然而,测试方法更加灵活。如果学生平时只是回答问题,而不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很多基础题就会挂科。

例如,如果选择第5题来测试学生对经典概念的计算,有的学生不理解互素的定义,无法下手;

第9题测试立方体中的直线和线面角度,无需计算即可得分。另一个例子是问题20(1),它测试独立性测试。其实,将其代入公式就可以轻松计算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多层次”突显思维

试题注重难度和思维水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基本数学方法的掌握、数学素养的发展与思维水平高度相关,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多的思维角度,并基于不同的平台发现自己的认知水平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问创新,凸显能力

例如第十九道立体几何题,以体积和面积为基础,明确考查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但它改变了传统的出题方式。

测试的问题(1)不再直接测试位置关系证明。大多数考生可以想到使用等体积法。然而,当谈到问题(2)时,很多同学却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他们忽略了问题(1)。)询问内部挖矿:需要拨打A作A1B的垂线,才能推导到第(2)问的所需要的ABBC,实质上还是隐性考查线面垂面位置关系证明,只是没有直接问,能解出来的是思维层次高的。

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点,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呢?其实也是可以的。

然后需要制作辅助线并设置边缘,通过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量证明垂直关系,但这种解决方法比较耗时。获得垂直关系后,求二面角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空间向量和纯立体几何。如果深入探究位置关系,纯立体几何方法计算起来非常简单。如果空间向量法运用得当,不需要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只需要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即可。另外,命题人有很好的边缘数据设置,可以快速计算。

本题的理念和出题非常有创新性,为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解题平台。

知识综合,区分度高

例如,选择题的第7题就是一个明显的绊脚石。它比较三个数字的大小。它本质上利用了构造函数的单调性、导数和正切不等式的组合。类似的想法早在2021年的国卷B中就出现过,今年的高考也根本没有避免。往年真题。

选择题第八题:三维几何题中,出现了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方程是根据球的横截面特性制定的。求出正四棱锥底长与高的关系。最后,利用导数求出四棱锥的最大体积。综合程度较高。

其中,第18题,高考命题专家将三角恒等变换(双角公式、二角和差公式、归纳公式)与三角形的解(正弦定理)、均值不等式有机结合起来,要求考生变形代数公式的能力。考场上不少考生第2题代数变换能力较弱,花了很多时间最终未能解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接下来的简单概率统计问题。本题第2题具有高度歧视性。在此,林国伟老师提醒2023级考生注意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心理要坚强,考场上要冷静,切忌恐慌。

复古回归,体现本质

今年新高考的解析几何命题与十多年前(新国标之前)各省的独立命题体例有些相似。有11题、14题、16题、21题,需要大量的计算。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检验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圆锥曲线,这也是解析几何模块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本质要求。

关注热点,时代感强

近年来,衍生同构技巧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今年新高考第2题要求同构技能,其中第7题是选择题,比较三个数字的大小。如果学生了解大学的泰勒展开式,请拨打x=0处都展开到o(x)二阶形式,也是能够快速求解得到正确答案。

今年的新高考不像新课标高考(21年前)那样注重通用方法,淡化技能。在此,建议新高中师生复习时多关注一些数学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视频,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固步自封。

“高落差”服务国家选才

试题难度设计不仅有层次,而且在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方法等方面科学地把握了试题的区别,体现了高考数学的选题功能。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加强中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的作用。

以上为林国伟先生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最后,大家可能更感兴趣和期待的是2023年新高考数学试题难度。考虑到目前的国家环境,林国伟老师认为:试卷难度略微下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会难。

深外名师

汪举平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数学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考教学先进个人”,2021级,2022级高中数学备考组组长。他于2007年开始工作,一直教授高中数学。在此期间,他还担任高中数学竞赛教练。荣获市“精品课程竞赛”一等奖。迄今为止,他已经教过七名高中生。三年来,他不断教授高中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考试准备经验。

他的数十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其中,2018级1名学生以总成绩进入理科前十(数学144)。2020级,他教文科,教过班上文科数学138分以上的学生13人(其中140分以上的学生8人),约占全班学生的十分之一。当年广东省高考,最高分146分,跻身广东省前5名;2017年8月辅导学生参加“东南地区高中数学竞赛”,获得金牌1枚、铜牌2枚。同年9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

学教学与备考

01

从2022新课标卷数学试题

看数学教学与备考

基础年级新课教学策略,结合高考以考促教的指导思想,加之我校三年统筹规划的设计,汪举平老师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基础年级教学:

新课教学要加强学习,依照课程标准授课。

我校数学教师基本没有行政安排,以课堂教学为主。特别是对于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优秀学生的数学教师来说,他们只安排一个班的教学任务。老师们定期开设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明确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能力为基本导向,《数学课程标准》同时提出为高中阶段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还要积极研究高考命题的相关方案。例如,今年高考命题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其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得到充分体现。

“减负”要靠“提质”来实现。

减轻负担必然会提高课堂效率。要把关键知识、重要思维方法、重要定理、公式讲授到位,实践到位,思考到位,加强指导,加深理解。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

如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弱化、强化、专门化、概括、变形等。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精心筛选作业题和习题,升级为适合学生的《深外作业本》道,达到了减负、提高质量的效果。

让优秀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每一个知识都在适当的情境中教授,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主动思维中分析问题,抽象数学模型。

知识是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关键能力的载体。深刻理解核心知识,意味着充分掌握概念或命题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思想。该方法理解深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沟通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反思、寻求帮助,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培养计算能力时,通过观察表达式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快速计算技巧,让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展示良好的计算策略,让计算不准确的学生找出答案。他们的错误。通过沟通和表达,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高计算和推理能力。

学教学与备考

02

复习备考策略,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复习备考经验,汪举平老师认为可从这几个方面备战数学高考:

重视基础和通性通法。

复习需要预习。在老师上每一堂复习课之前,学生都要预习、通读相应的教材,并带着问题听课。有必要掌握课本上的所有例子和练习。这是几十年来积累的精华。它包含了通用方法,也是我们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模板。是高考重点考试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框架就不会是空中楼阁,思维敏捷就不会无根。

独立思考,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无非是两种思维碰撞产生的共鸣。课堂复习时,应在老师说出答案之前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解题思路。专注于倾听老师的解决方案和自己的解决方案之间的差异,并选择最好的,或者专注于聆听自己的解决方案。思维受阻的原因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分析题中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课后多练习,加强理解,深入思考,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高考考验的是知识所承载的关键能力,也提高了学科素养。它考验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考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仅仅停留在听、答问题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积累适合自己的素材,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

为了准备我校的高中考试,每周都会安排数学周考试。命题遵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的原则。不仅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对必要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准确捕捉不同类型学生的不足,因此学生应该创建自己的错题本。

每周考试前浏览错误的题本,避免在本周的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要珍惜每一次月考,把它当作高考考场答题。紧张、认真,逐步修改、调整,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答题策略。

另外,结合我校5月份的模拟冲刺训练,我们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答题策略,以便我们能够在高考考场上从容面对。

往期回顾公告更新!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面向2022应届生公开招聘教师最美书桌展深外学子最美风采炙手“科”热:深外学子的云端奇妙科幻之旅文、图/深外(集团)高中部

编辑/深外君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