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民族团结一家亲暖心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真实故事)

民族团结一家亲暖心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真实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15 02:03:25 奥数 943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2016年是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年

不知道今年

民族团结一家亲暖心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真实故事)

有没有触动你心的人?

有哪些故事让你心里暖暖的?

这些人平凡却美丽

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虽小却很暖心

他们用自己的爱和时间

谱写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之歌

让2016年米东更加温暖

过去的一年,《米东区零距离》用客观真实的态度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这些故事温暖着你,感动着我,让米东人活了起来。我们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下那些温馨感人的故事~

怀念指数:

米东民族团结大院的故事:邻里相和好,就是一块宝

米东南路片区米东区管委会龙泉社区西坝巷112号大院,有32户174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

4岁的哈里努尔·阿皮兹正在为孩子们表演维吾尔族舞蹈。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语言,

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

一家人和睦相处。

小区建成8年来,

有22户人家自从搬进来后就没有搬过家。

这真是让我羡慕不已啊~

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做游戏,玩得很开心。

怀念指数:

米东“花儿”大院传承情,凝心聚力促团结

米东区有一处“花儿”大院。“花儿”大院位于素有“花儿之乡”之称的米东区长山子镇。

2014年,米东区在居民家中建成了新疆首个“花儿”庭院。2016年5月,该镇新建的安居富民房金穗园社区建成了一座“花儿”大院。

原院仍负责培养“花儿”徒弟,

传承“花儿”技能的功能,

新的大院有一个固定的舞台,

能够定期开展文化活动,

为“花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新疆花儿”自治区级传承人王秀芳和孩子们在长山子镇文化活动中心排练“花儿”,为即将到来的当地水稻丰收节演出——《金禾》做准备节日”。

王秀芳正在和学生、艺术爱好者一起排练节目,《花儿》的歌声嘹亮清脆。

吴金富是维吾尔族村民。

由于长山子镇回族、汉族居民较多,

他的父母只是给他取了一个汉族名字。

他曾经是一名拖拉机司机;

现在他是一名真正的“花儿”粉丝了。

自从爱上“花儿”后,吴金福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练习唱歌,这增加了相互的交流。下地干活的时候,唱着《花儿》,干活更有活力了。

“花”可以激励人、感染人,也可以团结人。

81岁的王南方每天下午都会到亭子里聊天、喝茶。

对她来说,呆在这里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刻。

王南方是低保户,孩子不在身边。

搬进经济适用房后,我就一个人住了。

在《花儿》表演间隙的闲聊中,

邻居韩生得知她家的情况后,

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花儿”大院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今年年初,“花儿”粉丝马光辉的爱人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了解马光辉一家的情况后,

社区居民踊跃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

经常来社区交流的“花儿”爱好者也参与其中。

你给五十,他拿一百,

很快通过各种形式

马光辉筹集善款2万元。

怀念指数:

米东区有个团结村

在米东区,有一个名字带有“团结”二字的村庄——团结村,有413户人家。该村于1989年正式建村,由汉、回、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组成。30年来,团结村秉承尊重民俗、友好相处的传统,形成了包容和谐的民风。

在团结村,由于常年聚居的相互影响,维吾尔族村民和回族村民都说着标准的甘肃话,汉族村民也能说简单的维吾尔语。

日子越来越好,民族团结的传统还在延续。

无论是古尔邦节还是春节,

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在庆祝新年

互相走动的习惯。

而且生活习俗也相互影响。在团结村,

很多汉族村民家里都有地毯房。

方便招待少数民族客人。

每年“3月8日”、“5月1日”、“国庆节”等节日,

所有村民都聚集在村委会旁边的小广场上

载歌载舞庆祝。

村民张振军、张振清兄弟

团结村致富带头人。

兄弟二人对团结村感激不尽。

团结村只是乌鲁木齐周边众多乡村的一个缩影。

天山脚下,新疆各族居民相互尊重。

他们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在团结村,民族团结的感觉

它已经深深植根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在村民心中

你有我我有你

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怀念指数:

米吉提和房东杨继凯18年兄弟情深

在美国米东,有一对相依为命18年的兄弟。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民族,以前从未见过面。现在两家人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互相帮助,亲如兄弟。他们是家住米东区芦草沟乡金戈壁社区的杨继凯、米吉提·托胡提。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一个是自建房的房东杨继凯,另一个是异乡佃户米吉提·托胡提。今年古尔邦节和中秋节,两家人照常串门,一起吃团圆饭。

米吉提比杨继凯小一岁。

常常会遇到开心的事和烦恼的事,

大家都会找杨继凯来谈谈。

过去18年里,

杨继凯从来不收租金。

两家人和睦相处,住在同一屋檐下。

每当米吉提收到一台质量好的冰箱或洗衣机时,他都会找到杨继凯,让杨继凯先把它搬到另一个房间免费使用。

米吉提的儿子尔肯·米吉提初中毕业后,

在杨继凯的帮助下,他在炼油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小女儿艾努尔·米吉提也已到了上高中的年龄。

但米吉蒂原本希望女儿辍学在家。

几年后我会找到一个可以结婚的人。

这个想法让杨继凯非常生气。

在杨继凯的帮助下

2016年夏天,艾努尔高中毕业。

考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专业。

怀念指数:

米东好哥哥,为了“阿帕”的临终嘱托

1983年,18岁的邵文柱从安徽省阜阳市老家来到米东区铁厂沟镇亲戚家生活。他们的亲戚帮助他找到了一份在煤矿开采煤炭的工作。在邵文柱居住的生活区,有一位维吾尔族阿姨图拉罕·雅生经常去看望他,给他送馕和馒头。久而久之,邵文珠也称图拉罕阿姨为“阿帕”(维吾尔语,母亲的意思),她时不时就会去图拉罕家干活,给姐姐零花钱。

2015年,图拉汉阿姨因乳腺癌复发去世。

临终前,她问邵文竹,

你一定要照顾好家里的姐妹们。

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过去三十年来,

两家人几乎每天都有联系,从未失去联系。

邵文竹帮妹妹申请廉租房

姐妹俩的孩子都是由邵文竹照顾和抚养长大的。

邵文柱还为侄子还清了10万多元的外债。

两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你我之分。就像任何一个普通家庭一样,我们都是家庭的成员。没有人将对方视为局外人。

怀念指数:

米东区姜奶奶和她维吾尔族孙女的祖孙情

米东区石化小区就有这样一户人家。男主人是艾麦尔江,在火电厂工作,吃苦耐劳;妻子是古力·阿扎蒂,是一名以热心闻名的技校老师。他们的女儿娜迪尔是市第九十八中学3班21班的学生。受父母影响,她性格积极乐观。看似他们与其他普通家庭没有什么不同,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却有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纳迪尔家楼下住着一位老妇人。

我叫江红艳,今年82岁了。

由于工作原因,我的孩子不在身边。

因此,纳迪尔经常去看望她的奶奶,和她聊天。

古丽·阿扎蒂和她的女儿娜迪尔拜访邻居江红艳。

遇见江奶奶那年,纳迪尔九岁。

祖父和孙子谈论最多的就是纳迪尔学校发生的事情。

姜奶奶年轻时的故事。

江奶奶是一位边疆青年。说起新疆建设的故事时,她始终握着纳迪热的手,表情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纳迪尔总是非常听这些传奇故事。严肃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母亲的影响下,娜迪热心帮助江奶奶。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届时,民族团结的灿烂之花一定会绽放。

怀念指数:

米东区有个爱管“闲事”的努尔恰什

在米东区博阳河乡阿和阿德尔村,有一位热心人,曾多次受到邻居的称赞。她叫努尔恰什·热苏里,哈萨克族,今年46岁。

帮助陌生女孩联系亲人,

为孤儿寡妇提供免费住宿,

帮助小伙子找到工作,帮助村里的妇女赚钱……

这都是她的“多管闲事”。

控制住,她多了一个慧姐,

一位维吾尔族兄弟和许多各族朋友。

努尔卡什·热苏里和她的回族妹妹崔慧琴。

NurcaResuli去年申请成立

哈萨克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村里的妇女绣帽子、绣衣服、

他卖枕头,他的丈夫经营一家农舍。

努尔恰什·雷苏里表示,她一直相信,只要真心去做,用心付出,最终就会得到回报。

怀念指数:

米东哈旦:“同事亲如家人,伴我找回幸福”

1989年,哈丹从新疆司法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米泉县白杨河哈萨克族乡政府司法行政办公室工作。

哈萨克牧民居住分散,没有资金。

哈丹学会了使用油印机,

把法制宣传的内容刻出来,印成传单。

爬过一座又一座山,

穿越一个又一个峡谷,

开展牧民法制教育工作。

哈丹前往独山子村,一边宣传法律,一边调解。

在村干部的支持下,一个月之内,

村里遗留案件17起,涉及债务、婚姻、

牧场上的一切纠纷,也都被他成功调解。

就在Hadan收到他所期待的办公条件后,

但他病倒了。

那段时间,哈丹无法正常工作;

我经常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办公室里,没人打电话的时候就不开门。

最后,在米东区司法局局长李小兵的帮助下,

心情开朗。

哈丹(右一)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司法局李晓兵(右二)等同事合影。

2014年,乌鲁木齐市司法局组织干警

在济南读书的李晓兵给了哈丹3000元。

让他完成学业后趁假期去看海。

看看北京。

一路上,哈丹得到了同事们的精心照顾。

8月20日是Hadan的生日。

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庆祝生日。

他说:“我觉得生日比除夕还开心。”

在同事们的关心下,

哈丹逐渐恢复了自信,

更加努力地工作。

怀念指数:

米东区五保老人陈顺奇有个回族“好儿子”

69岁的陈顺奇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石室湖西村的五保老人。他没有孩子,住在村委会。陈顺启本人身体残疾,长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他一年四季都需要吃药。他每月仅靠400多元的五保金生活,生活十分困难。

由于工作组进驻村里,了解老人的现状后,

32岁,工作队回族小伙子

主动与老年人组成支持小组,

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与老人聊天

老人的电视坏了。孙亚民没有再说什么,第二天就把自己从家里给妈妈买的电视机拿给了老人。老人高兴极了,忍不住向见到的每个人夸奖自己的儿子。

工作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的第一碗饭是给陈顺琪的。

周末只要有时间,

孙亚民会开着自己的车送老人出去兜风。

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带来的无限幸福。

2016年,我们与《零距离》一起

见证米东的重要时刻,

感动时刻,传播正能量!

2017年,“零距离”依然陪伴着你,

站在新起点,不忘初心

让我们共同谱写米东民族团结的美好新篇章。

编辑:程程

“米东区零距离”图文有奖征集活动进行中,一经采纳即奖30-100元稿费,欢迎投稿(请保证图片清晰度)

投稿邮箱:midonglingju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