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考科目时间安排(2022珠海中考考试科目改革)
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中考”)将于6月26日至28日举行。今年珠海共有23720名考生参加中考。
中考往往被视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如何抓住这个转折点?如何才能在最终审核阶段取得进一步进展?近日,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组织文苑中学、紫荆中学、九洲中学、珠海市九中、珠海市十中的7名优秀学科教师撰写高质量的学科考试备考建议。
6月1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公司在珠海市第一附属实验学校举办“‘对话名师’中考备战冲刺·解码青春期·高质量早进”公益讲座。珠海市第一中学邀请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心理学教学研究员朱海、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杨金艳、珠海市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王门森、副校长赵川文苑中学校长分别就高中生心理健康、高中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学业发展规划、中考整体准备等方面进行了发言。主题分享“鼓励”学生、“收费”家长,帮助珠海初中毕业生实现初中到高中的高质量过渡。家长、朋友和同学可以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语文
要做到“稳”“准”“很”
指导老师:张小平(珠海九中青年骨干教师、名班主任、办公室副主任)
一、“稳”字诀
1.稳定。说明审核方向是稳定的。中考语文试卷结构稳定,各题考点明确。在期末复习阶段,考生必须学会研究以往的高中试卷,了解“考什么”和“如何作答”。明确目标并确定优先顺序。
2.稳定。一指考试心态。为了培养和养成稳定的心态,语文考试要求考生“集中精力”阅读大量文字,切忌浮躁。我的头脑一片混乱,对作品和话题的阅读全部“视而不见”,结果只能是“失意而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两根手指查看状态。我们要扎实工作,做好最后阶段的审查准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打好基础,认真数好每一个能得分的“0.5”。
二、“准”字诀
1.准确。指审查的准确性。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点:训练要“快、准”,保证不失分;弱点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先简单后困难,每多一分就为你赢得一分。
2.准时。指时间的使用率。您应该创建一个“时间分类帐”以供每日回顾。将复习要点(如背诵章节)写入计划,融入每天的每时每刻,分步实施。每天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这样复习效果每天都会像滚雪球一样增加。限时训练要精确到“每一分钟”。假设基础题1-5不超过10分钟,课内文言8分钟,课外文言10分钟,实践阅读10分钟,文学阅读20分钟,经典10分钟,那么距离作文还有近50分钟。可以仔细审阅主题和立意,规划文章的布局,设计开头和结尾。考前进行适应性限时训练,可以确保考生在最后的冲刺中准确有效。
三、“很”字诀
1.非常重要。“写得好很重要”“读清楚问题很重要”“回答清楚问题很重要”……说到底,是一回事,“你的行动很重要!”只要每天踏踏实实做一件事,就会收获很多成果。
2、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放松一下!负重前行,就会“抱憾而归”,轻装上阵,就会“凯旋归来”。考试前夕,应该给自己一个“精神假期”,看看小说,听听音乐,约上几个朋友“洗澡”,风随瓮舞,吟诵归来!”
数学
五点建议帮你拿到应得分
指导老师:周玲(中共党员,文苑中学教务处处长,数学高级教师,广东省首批骨干教师培养人选,珠海市名师)
三年来,广东省中考数学考试以学业水平测试和中考选拔考试双重目标为目标,注重测试思维能力,突出核心概念。这就需要“知识结构化+准确表达+灵活应用”来备战数学中考。考试前十天,这里有五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建议。
第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查漏补缺,做好查缺补漏表。重点做好知识点与丢分原因的归类。例如:
第二是写好备忘录。在查缺补漏表的指引下,记录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例如找老师进行丢分点的方法指导或是找一个类似题目练习;
第三是用好错题本。将查缺补漏表格中的综合性10分题收录到错题本中,每3-4天翻看一下前一周的错题,梳理解题思路。将一道综合题分解为几个基础题,这是降低试题难度的有效方法。
第四是画好知识结构图。再次回顾初中阶段数学的主要板块、基本概念、公式,基本图形,建立模型,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归纳,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
第五是磨炼意志以备解决考场突发事件。题目会时不骄傲,细心检查;脑袋一片空白时深呼吸、慢放松;难题卡壳时标记后先放下适当再回头;来不及完成试题时做好决策,分值大的先下手……积累考试经验,沉着应对!
英语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是“王道”
导师:高丽娟(珠海市九洲中学英语系组长,中学英语教师,曾被英国领事馆选派赴英国担任汉语助教一年)
一是对照考纲,回归课本。临近中考,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回归教材,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清晰的知识脉络是学生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重视语境作用,避免产生思维定式,很多常见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适度拓展常见词汇,尤其是一些实词的用法和常见搭配,但不要过度拓展,以免增加考前负担。
二是注重语篇,提升思维。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加强阅读方面的答题技巧和应试技巧,同时,多阅读课内外材料,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背诵一些经典的英文美句和小短文,培养英语语感与英语思维习惯,确保在考场上有更好发挥。
三是关注时政,练习写作。作文主题通常紧扣时政热点,尤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应该在进行话题写作训练的同时,重视写作技巧的提升,比如三段式的结构、要点的齐全与顺序呈现、语意的连贯、开头结尾的设计,注意书写规范。
四是模拟考场,回顾真题。要对真题进行比较,摸索做题技巧。利用周末对照中考时间安排,在规定的时长内做套题,创设最为真实的考场情境,学会把握时间和统筹各题用时。当你备考周密,心中有数地走入考场,剩下就只需要沉着冷静、细心答题了。
物理
“九招”搞掂,笑傲考场
指导老师:张宇伟(紫荆中学学科组长、初中备课组长、珠海市初中物理学科中心组员)
“三回归”、“三求”、“三转化”:九招助你物理考试取得理想成绩。
回归课本,夯实双基
1.回归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清楚地记住和理解。
2.回归教材基础。课本上的“图画”、“对话”、“想讨论”等内容往往成为中考题的素材,一定要读懂、读透。
3.回到课本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一定要经过检验。明确了目的,掌握了步骤,明白了原理,解决问题就会占据上风。
查找问题,有的放矢
4.查找突出问题。重做,多思考,对错题深入挖掘,主客观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举一反三,查漏补缺。
5.寻找知识断点。做题时“学、练、思、总结”,打通声、光、热、力、电等板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6.寻找坏习惯。模拟、限时作答、准确性第一,优化思路,发现应试中的不良习惯,掌握认真审题、规范答案的技巧。
转变心态,冷静沉着
7.转变为轻松的态度。“世界仍充满不确定性,你我都是黑马。”按计划复习,珍惜时间,思考社会热点话题涉及的物理知识,回忆考前的经典实验和经典题型,转换思维模式。
8、改变急躁的心态。按时作息,不埋头答题,不做疑难题,一题多变,每一题多解,做到全面了解,增强信心。
9、改变固执的心态。微笑着走进考场,记住“我为别人难,我为别人容易”。不要傲慢或浮躁。如果困难,不要陷入困境,做出选择,尽力而为;如果容易,就细心严谨,全力以赴。
化学
考前复习与偏怪难说byebye
指导老师:齐一梅(文苑中学化学组组长、备课组长、市级项目主持人)
一是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分类整理教材知识,熟记化学用语、理解化学规律;研读化学教材,各单元、附录的重点、难点内容,尤其是冷僻的地方,如课后习题、插图、资料、家庭小实验等不留知识空白。针对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判断题等形式对关键的字词句、易混淆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关注高频考点,重视教材图表,加强图文转化能力。分类归纳教材实验类型,梳理基础实验知识、实验方法等,优化实验思维。
二是强化重点题型解题思路。要对实验题、推断题、工艺流程题、计算题等重点题型进行重点复习,舍得花时间和下功夫,重点研究近几年中考真题,在历年中考真题中不断总结信息提取方法、常见设问方式及解题策略,熟练掌握重点题型的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三是了解评分细则,重视答题规范。学生要重视答题规范,要详细了解中考评分细则。尤其是文字叙述类型的答案,注意简洁性和完整性,在模拟训练中逐渐形成规范的表述方法。
四是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课上跟着老师的节奏,而不是只是自己埋头刷题,或者颠倒生物钟。考前十天不再钻研超过能力的偏题、怪题、难题。多与老师沟通,排疑解难,做好心理调整,释放压力,笑迎中考!
历史
归标归本归基础
指导教师:匡民超(紫荆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历史学高级教师、珠海市教研项目主持人、广东省历史学学科带头人)
中考前十天是备考的黄金时期。如何抓住这最后时刻高效学习,提高质量和成绩?
一、不诵不忆不历史
记住历史事件并背诵专业术语。要充分利用短时记忆的规则,背诵课本目录、标题、正文、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等;熟记熟记关键知识、历史术语、影响意义等。俗话说“思来想去,终有回响”。
二、归标归本归基础
首先,新课程标准是备考的重点。2022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已纳入2022年历史高考试卷)有概念更新、内容调整、表述变化等突破点,决定了备考要以培养和提高为重点学生的核心能力;其考试命题建议、大概念教学和跨学科学科学习等新点引导备考难度加大。新课程标准还增加了样题,增强指导性。讨论题的出现表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要重视。
其次,教科书(教科书)是准备考试的来源。近年来,中考中的“联系所学知识”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进行回答;直接引用教材的细节来描述历史情境的创作,要求考生多关注教材的引言、插图、表格和“相关历史”。“事物”、“材料学习”、“知识拓展”等。因此,在冲刺阶段,一定要抓好基础,以教材为主阵地开始最后的准备。
三、串点串线串单元
历史学习就是从“点”(具体历史事件)到“线”(各种联系)再到“面”(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学习。梳理基础知识,串联核心考点,探索内在联系,总结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历史认知。近年来中考常见的大单元、大概念题的设计就源于此。
四、扣新扣热扣周年
多年来,中考不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新时代氛围。这就要求考生关注新闻热点和历史周年节点,将现实问题历史化,以史为鉴。同时,不能忽视长期的着眼点。如: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会议、战争、文献、里程碑式、转折性事件等。
五、稳心稳术稳状态
确保自己的状态,平静心态,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有选择地练习真题,保持题感。做题的时候要注意答题的速度和规范。中考真题答案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完成答案后,应根据答案分析总结试题及答案的不足之处。
道德与法治
有书有材有向有法有心
指导老师:王立国(中共党员,珠海市第十中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珠海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学、研究员,德育带头人)和香洲区初级中学法治科目)
一要有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涉及6本教材,复习中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围绕大主题、大概念提炼出核心和主干知识,把知识点编成知识网,进而重构知识体系,答题做到不漏“点”,兼顾“面”。
二要有材:整理自2021年7月至今的重大时政、社会热点素材,围绕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进行归类,形成自己的素材库,答题做到心中有“事”,眼中有“材”。
三要有向:中考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的考查。凡是与此相关的知识、情景材料,考生们都要加以重视和关注。
四要有法: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做答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答案完整化、结构逻辑化:即学科理论知识+背景材料分析;2.知识要点化、段落化:精准简练,分清主次,注重先后;4.书写清晰化:字号适中,字迹清晰、不涂改。
五要有心:考试前,考生要树立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考试中,要做到细心与静心,不急、不躁、不自责,亦不自弃。
【编译】南方日报记者冉小平
【实习生】陈羽桐
相关:
“『对话名师』中考备考冲刺暨解码青春期·优质初升高”公益讲座
你来提问,校长作答!珠海中考招生咨询会上线
【作者】冉小平
珠海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