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
9月13日,广东省“粤技师”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汕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广东技师”工程并取得成效。目前全省技能人才1350万人,高技能人才452万人;首批3所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全省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7万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工教育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600.8万人次,广大劳动者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日,广东下发《关于推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省引导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明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达480万人以上,到2025年达580万人以上,劳动者凭技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技能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
《南方日报》9月14日版本A07
对接行业需求
瞄准“双十”产业集群培养高技能人才
巨大的波音737飞机停在他们旁边。来自汕头的19岁男孩马凯祥和同学们盯着教学屏幕上的飞机发动机等部件分解图,听老师分析不同部件的操作,为实战做好准备与真正的飞机。做好操作准备。这是汕头技师学院民航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的日常场景。
“飞机维修是我们近年来设立的新专业,学院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2018年,瞄准航空业发展前景,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合作成立汕头民航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以培养高技能航空人才为目标,目前,包括新增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等15个专业在内,学院共开设30个专业。汕头技师学院副院长陈树耀该院招生数量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呈现出“招生旺、就业畅”的良好态势。
放眼全省,我省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建设18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40个特色专业;对标国际一流,投入3亿元建设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并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市均建有1所以上高级技工学校。全省技工院校每年输送毕业生15万人,毕业生人数约占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总数的1/6。
接下来广东将密切关注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实施百万产业工人与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扶持建设2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学校。
深化校企合作
全省技工院校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合作
“很多老师都来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他们经常亲自给我们演示操作,这有助于我们更直观、更轻松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飞机上也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被忽略。”老师们对他们都很熟悉,提醒我们经过实践训练,技能学得更扎实。”马凯翔说。
“广东技师”项目推进重点深化校企合作。我省已认定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883家企业为首批省级产教融合企业。8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700多家大型企业与技工院校深入对接,全省技工院校73%专业与企业或者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行业)合作。
“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壮利表示,公司已与83所技工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技工院校建立“点名班”、“订单班”。“校企双元制”班,通过课程和校企师资共建,有效培养工业企业急需的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在员工在职培训等工作上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以来,共申请补贴1.4亿元,其中以工代训补贴1.23亿元、岗位适应培训补贴880万元、新型学徒培训补贴880万元为780.36万元。这些减免补贴政策对于帮助企业‘保增长、稳就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壮丽说。
更高质量就业
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8%
广东还深入推进技能就业和技能脱贫。技工院校约80%的学生来自农村,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8%。两年来,已支持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
“得益于‘广东技师’项目,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这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家庭的境遇,我从心底里衷心感激,坚信技术学生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能成就辉煌的人生。”广东机械技师学院教师、第45届世界锦标赛数控铣削项目金牌获得者田振吉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说道。
近年来,广东以世界赛为龙头、全国赛为主体、省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断完善,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2020,我省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数占全国的37%,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国第一;随后组织世赛、国赛获奖选手开展巡回报告,组织国赛获奖选手与优秀企业对接。数据显示,今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表彰了107名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占省奖章总数的33.6%。“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会议透露,广东将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办好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全力备战第46届世界大赛,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世界大赛成果,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建设水平。
培养文化技工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人才支撑
“‘文化+技能’应该被重视,我在60-70岁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弘扬非遗、传授技艺、科学开发茶、服务海外华人。我们优秀的功夫茶文化取决于靠不断探索并满足市场需求,就要靠好的技艺不断传承下去。”在广东粤东技师学院国家技艺大师工作室,国家茶艺技艺大师郑惠峰正在向学生传授自己30多年的制茶经验。
广东努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志文对此深有感触:“政府不仅帮助包括我在内的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设立工作室,还鼓励我们学习技艺;还支持我们建设传承人培训基地,为我们开展创作、推广培训、开展传承、开展传播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每当我带着作品走出广东,走出国门,我都充满文化自信,希望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的泱泱大国文明和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新。”
近日,下发《广东省“文化技工”建设实施方案》,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岭南文化建设、保护、传承、弘扬为抓手,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广东“文化技师”队伍以文化自信,为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目标是到2025年,广东“文化技师”品牌体系基本形成,设立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点特色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将达到5000人以上。
【记者】肖文革
【实习生】李格莉
【作者】肖文阁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