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恢复高考是77年还是78年(恢复高考1979)

恢复高考是77年还是78年(恢复高考1979)

发布时间:2024-10-18 00:25:35 奥数 3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文/钱江

1977年,北京高考的年轻人正在认真答卷。

恢复高考是77年还是78年(恢复高考197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12月恢复的高考,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它的影响如雷霆般传遍中华大地,点燃了一代青年对民族命运的希望。1978年春天,当恢复高考后28万名77级大学生走进校园时,1978年高考随即拉开帷幕。仅仅三个月后,当年7月又有620万年轻人参加高考。到今年冬天,甚至到1979年初,共有40万人考入78级大学生。

与1977年12月恢复高考相比,1978级招生过程历时半年,展现出文明新进步,突破了更多“左”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高等教育的。历史证明,这是人才选拔考试的又一次成功,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进。

同年,近70万名77级、78级大学生考入大学,让“知识就是力量”的声音更加响亮,深入亿万人心。

驳斥反对意见,实现高考制度化

77级大学生入学后,社会气氛有所缓和,但差异依然存在。鉴于暑期招生即将开始,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同时召开。邓小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对“两个估计”的批评,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加强纪律,选拔优秀,不仅在学校,以后在各个部门,都要先选拔优秀;第三,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四是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素质。1978年邓小平再次明确了大学招生的方向。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搞好复习,迎接一九七八年高考》,宣布“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尽管如此,联席会议上却意外地出现了关于是否继续实施高考的“小字争议”。华东群里有人反对高考,贴出小字报称,择优录取不仅看成绩,更看政治品德。知识分子的孩子多一点可以,但贫下中农的孩子需要照顾吗?“不招数十万,不得罪千万。”这个声音出现在1977年8月、9月的全国招生会议上。甚至有人说,不能因为分数高就录取学生。现在这些言论再次出现,针对的是1977级大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出生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这些意见汇编在会议的第六份简报中。

通报发出后,吉林省代表针锋相对地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个意见是错误的,并向教育部党组汇报,希望公开讨论。两种意见的对比震动了联席会议。

5月3日,两次会议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建白、山西省委书记王大仁、吉林省委常委宋振廷、湖南省委书记董志文、河北省委常委张成贤等发言,支持邓小平讲话会议彰显了坚持和改进高考的信念。教育部部长刘夕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讲话,指出第六次通报会的意见“没有事实依据”,但事关重大是非,必须分清。他说:“革命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我们党的后盾力量,他们的优秀子女按照党的政策考上大学,有利于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所以,教育部会坚持高考,坚持择优录取。入场。

5月4日,方毅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明确支持吉林代表的观点,指出高考制度改革成果有目共睹,吉林集团合理。

5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高毅代表党组作总结讲话,指出恢复高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1978年,继续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他还指出,去年恢复高考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去年一些地方扣留优秀考生材料的错误做法必须纠正”。

5月12日,会议两天后,《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特别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掀起一股浪潮,有力地推动了即将到来的1978年高考招生工作。

公布复习大纲、统一命题、公布考分

进入1978年,教育部对高考进行统一部署,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督。2月至4月,教育部指派李健(后教育部办公厅主任)、赵良红(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组织编制《高考复习大纲》广西8个课题,明确“命题范围将保持在大纲之内”。这一复习大纲连续发布了三年,直到1980年全国中学开始使用国家编教材后停止。

出台复习大纲,有助于减少考前复习的混乱,增强复习的针对性。1978年确定了全国高考统一命题,为设立分校扩大招生铺平了道路。

5月下旬,教育部组织青岛高校教师以主体为主体制定统一高考试题,并全程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批准的试卷被送到北京人民教育印刷厂印成纸质,并在考试前通过中央办公厅的保密渠道通过。它们被送到各个省市,选择当地印刷厂将纸样铸成铅板,然后印刷成试卷。整个过程非常严谨,1978年高考没有发现试题泄露。

6月6日,国务院批复教育部《1978年高考招生意见》,要求各地贯彻执行。文件确定的主要招生对象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但26岁至30岁的高中毕业生以及1966年和1967年的高中毕业生仍然可以申请。在校高中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经批准也可申请。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1978年招生对考生的年龄要求最宽,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次年1979年招生时规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岁(1954年9月1日以后出生)”。个人“学业成绩优秀的青少年,经所在单位认证后,可放宽至28周岁(今后将逐步提高。减少)。未婚、身体健康。”

1978年,有意放宽大学招生年龄划分。事实上,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中有许多人出生于1947年甚至更早,到1978年,许多人已经31岁或12岁了。从录取结果来看,1978级大学生的年龄上限甚至比1977级学生还要高,有的年龄只有14、15岁(我校“青年班”)中国科学技术未纳入本次计算)。

1977年12月首次恢复高考时,录取考生的成绩不予公布,只有考生入学后才能得知。招生期间不公布考试成绩意味着地方或单位仍然保留了更多的控制空间。部分78级学生在上次高考时受到限制,失去了录取机会。

1978年公布高考成绩的做法,使招生更加透明。教育部明确告知:“在公布体检考生名单的同时,公布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公布方式由县(区)招生委员会向考生所在单位另行通知。”找到并转发给每个人。”

公布考试成绩的措施明显抑制了地方单位提交考生材料的权利。在录取过程中,地方单位有义务介绍考生,不再有“不同意录取”的权利。这进一步提高了考试成绩的权重,让“择优录取”的原则更加明显。

据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报告,全国设立重点大学88所,高考招生中设立“重点”和“非重点”两个招生时期那年。重点大学优先录取,因此78级考生在填写申请时一般会根据考试成绩考虑录取,而不像很多77级考生在填写申请时不知道自己的申请依据是什么。

1978年的招生规定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一般限于报考师范院校”。这导致师范院校招收了一批考试成绩较高的学生,比如1977级。

今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科目规定为:文史考试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农、医考试的政治、语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考试分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六种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从1978年高考起,增设外语考试。考虑到当时城乡中学外语课程的实际情况,1978年高考外语考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仅作为录取参考(1979年高考),10%计入总分),此后逐年增加,自1983年起全部计入总分)。虽然外语考试成绩不计入考试成绩,但它显示了该科目的权重。如果考试成绩相同,外语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全社会加强外语学习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改进政审办法,拓宽择优录取通道

1978年高考过程中,“左”的思想束缚进一步消除,这在政治考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77年恢复高考时,“文革”结束不久,仍有大量冤假错案需要纠正,子女仍受到牵连。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因此没有被录取。

到1978年高考时,虽然过去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在“整乱”政策的指导下,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那些曾经受到牵连的年轻人,此刻都轻盈地走进了考场,意气风发的走进了考场。有些人没有离开。那些进入七十七级的年轻人,终于成为了七十八级的大学生。

1978年教育部发布的招生意见规定,“政治审查主要看政治表现”。负责政治审查的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候选人的政治表现进行全面、实事评价,并与候选人本人会面”。”。这一规定明确:考生对考核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申辩。

在随后的录取过程中,确实有考生在1977年高考中成绩优异,但因政治审查未通过而落选。1978年,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却再次受到“家庭出身”的影响,初次录取落榜。因此,他们通过防守得到了重新审视的机会。终于考上了大学。这种情况在77级招生时出现,在78级招生有文件依据时出现较多。

1978年,内地高校恢复招收港澳台学生,规定直系亲属在国外或台港澳等地的考生与内地考生同等对待。

通过上述一系列高考改进措施,以往存在的社会束缚已消除,择优录取渠道明显拓宽。78级大学生中,有的人半年前因种种原因没有考上高考。他们不畏挫折,努力拼搏,用优异的成绩再次证明了自己,顺利考入大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与1977级大学生相比,部分78级大学生在高考中经历了更加失意、更加努力的考验。

创建分校,招收更多有社会历练青年上大学

经过十年“文革”,高等教育被严重削弱,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全国高等学校数量从1965年的598所锐减到1978年初的404所,校舍面积大幅萎缩。截至1978年5月,仍有可容纳15万名学生的大学建筑因文革期间被占用而未归还。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的请示报告,要求占用单位尽快归还。

1977届招收大学生28万人,比1977年3月上届招收的21.7万名工农兵学生增加了6万余人。校舍和师资更加紧张。77班大学生入学时,需要招收一些走读生来弥补。校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1978级新生入学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1978年4月,教育部报国务院批准,恢复文革期间合并的13个院校,新设42个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考生人数增加到610万以上。初次录取率仍较上年增加4.8%,新生录取人数超过29.2万人。为了保证这些考生顺利入学,197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建设7所高等学校。

但是,大学的入口还是太小了。“文革”期间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一大批往届中学毕业生,特别是1966年和1967年的高中毕业生,可能会因为年龄而失去最后的机会。我国即将全面推行的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的人才,社会各界人士都期望大学能够招收更多的学生。

在1978年的高校招生过程中,有远见、勇于承担改革责任的领导者挺身而出,决定通过在高校设立分校来扩大招生规模。曾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林沪嘉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7月,天津市委决定在天津高等学校设立分校,扩大招生,由天津市自行提供校舍、经费、师资。分校区可以实行电视教学,设置导师,学生可以进行日常学习。毕业后由天津市统一分配,国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录取更多成绩更好的考生。事实上,距离上次高考半年后,78级考生的录取分数线比77级考生还要高。天津市委的决定是完全合理的。

这个决定做出来的时候,教育部并不同意,担心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过,这一重大举措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他在8月13日作出批示:“我觉得可以由天津来办,创造一些经验”。在他的支持下,多所大学在天津建立了分校。

1978年10月,林虎佳调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随着越来越多的北京年轻人通过高考,社会吸引力越来越强。林胡佳决定,北京也采取在天津开设分校的方式扩大招生。这个决定很容易实施,因为当年高考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试卷。10月下旬,北京市委决定,当年高考总分300分以上但尚未被录取的考生,经政审、体检合格后,基本可以进入大学分校就读。考试。

至此,教育部转为积极态度。10月26日,国务院批复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扩招的意见。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印发《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计划》。到1978年底,除西藏、青海、宁夏外,还有26个省市扩招学生,达到人。青少年扩招也被事实证明,他们是1978届大学生中的优秀组成部分。1978年分校扩招是一项成功的历史性决定。

由于增设分校扩大招生,1978级专科生的招生推迟到1979年初。78级专科生总数已达40万人,录取率为6.6%。

77级和78级大学生共同的历史责任

77、78年级在校大学生总数接近70万人。他们将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同年入学、同年毕业,为了区别,根据高考年份分别称为“77班”和“78班”。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某年毕业的“班”称号。

然而,1977年和1978年的大学生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1977年和1978年大学生的构成是一样的。他们大多数是“文革”期间辍学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他们大多经历过农村、牧区、工厂的工作和生活培训。有些人有军事经验。他们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坚持自学,具有崇尚知识、追求进步的强烈进取精神。他们一旦获得了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宝贵机会,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榜样就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继续在校园里流传,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1978届大学生人数明显多于1977届。年龄差距较大,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文化因素交流更加丰富。从专业设置来看,78级专业分类较多,部分专业正在首次招生或恢复招生,如北京电影学院。

1977级和1978级的大学生并肩而立。他们有特别强烈的奋斗精神和进取精神,对生活有积极的追求。在同代年轻人中,他们更有意志力、更有干劲、更有韧性,更能经受艰难挑战、艰难考验。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限制,但离开大学校园,融入改革开放的工作和生活后,他们确实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77级、78级大学生的招生情况表明,恢复高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这是中国发展步入正轨、社会回归正常的标志。中国高等教育的天空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沉寂,如今群星璀璨。

编辑:刘忠惠

编辑:郑国伟

制片人:王宇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