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徽(山师外语培训中心)
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灼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外语人新的责任、新的使命。“一带一路”宏伟计划要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语言沟通和国际理解是最根本的条件。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改革全球治理体系都需要语言的帮助,因此语言人才不可或缺。缺少。我们要充分发挥外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积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应用型到复合型、从强化语言技能到强化人文、交叉学科的转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日益明确,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外语人才不仅要精通一两门外语,还要对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比较文学和跨文化五门学科有深入的了解。研究以及国家和地区研究。同时,他们必须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有中国视野和中国情怀。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悠久,学术历史悠久,学术修养深厚,学风纯正。我们期待海内外优秀学子加入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术大家庭,投身于这个充满活力的学科和专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1966年改制为系,设立学院。2011年与大学外国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下设5个系、1个教学部、2个编辑部和11个研究中心。五个系分别为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东方语言系(韩语、阿拉伯语)和西方语言系(法语、西班牙语);大学外语教学部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的学术英语。《山东外语教学》和《基础外语教育》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它们是向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此外,学院还设有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多功能同声传译会议厅
学科专业优势
本学科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外国语言文学系,1996年获准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翻译、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在参与评估的163所高校中排名第49位,排名比例为30.06%,被评为B类;英语语言文学位列“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学校英语专业位居山东省第二位。英语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人员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学历教学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2人;教育部教师专业认证专家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首届山东省高校百强辅导员十强1人,山东省高校十佳辅导员1人,第二届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1人,2021年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一等奖2人、山东省一等奖1人,第二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第八届山东省二等奖1人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山东省高校外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五人导师团队2个,英美教学团队1个山东师范大学文学课程组.拥有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4人、山东师范大学教学能手9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青年8人、山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3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学院荣获山东省3月8日红旗集体称号。
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项,教育部、山东省社科教育厅等科研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20项。其余项目包括50余项高校人文社科奖项及其他教学科研奖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其他各级成果奖10余项。出版国家精品教材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4部,专着、教材8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00余篇,SSCI、AHCI论文20余篇。
人才发展
1.探索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规模招生模式,培养通晓语言和文化的外语人才。2019年,学院按照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进行规模招生,打造了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前沿问题在内的6门专业平台课程。
2.创新国际多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语言与文化兼备的多语人才。经过充分论证,学院于2019年增设英语、法语国际人才优秀班,重点培养优秀多语种人才。
3、注重课程建设,打造跨学科英语微专业和外语黄金课程群。先后开发英美成长小说考研等网络视频课程,建设美国文学综合英语等混合课程,正在建设跨学科英语微专业,创建翻译技术实习等外语文学专业、语言和文本、跨语言和跨文化研究。微专业课程包括前沿问题、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文学等。
4、注重人才培养国际化,打造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通道。积极开展海外交流、合作办学、海外教师访问、孔子学院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参加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
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作坊的形式精准培养。学院以教师培训技能研修班、创新创业指导研修班、演讲辩论研修班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年来,学生多次获得外研社杯山东省特等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演讲、阅读、写作比赛;多次荣获教师培训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
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国际化视野:我们与多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师生交流与合作关系,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良好互动,为推进学院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际化师资:每年都有十余名学院教师赴国外出差,开展多种形式的考察、交流和研究工作,培养了教师的国际化思维,促进了教学建设的不断提升团队和人才培养水平。
4、海外交流:学院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交流活动频繁,每年完成学生出国留学、交流项目的选拔。派出人员近百人,学生们有充足的机会在学习语言的国家体验语言的魅力,拓展视野。
5、国际学术会议:学院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本专业国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强化了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者和学术平台建立了更多的学术联系,提高了国际化教育水平。
6、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有:纽约州立大学、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北科罗拉多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迈克尔学院、费里斯州立大学、俄罗斯彼得堡大学。金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西班牙奥维多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鹿儿岛大学、和歌山大学、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全北大学、江南大学、韩国安东大学、滑铁卢大学加拿大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学院每年选派1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项目,部分项目可享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学院风
近三年来,学院举办了第三届国际现当代英国文学研讨会。跨学科视角下的民族文学:第五届国际民族文学学术研讨会2019山东社科论坛“一带一路”与外部话语体系构建已举办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0余场,举办学术讲座近百场。
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外研社多语种教学明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外研社杯全国高校一等奖3项获外语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
2018山东社会科学论坛当代中国话语与社会发展研讨会
英国民族文学研究与外国文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语言与社会与外语学科智库建设高端论坛第二届师范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桃李芬芳
程汝钊,男,美国华星报社社长;山东师范大学北美校友会会长;明尼苏达州华人商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北美同乡会名誉会长;中国侨联文化促进会理事;山东省东盟协会理事;世界华文媒体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青少年海外文化交流基金会秘书长,日本78级校友。
陈光华,男,原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1976级英语系班校友。褚庆官,男,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任。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英语系74级校友。耿建新,男,济南市人民政府参事,1977级校友,1986年至1992年在学院任教。韩晓玲,女,烟台大学原副校长,外语系班校友1978年生。侯胜宝,男,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国际合作部主任,1984级外语班校友。牛廷涛,男,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原副主席、副秘书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现任理事长,78届日语班校友。庞庞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级俄语班校友。
宋一军,男,原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英语系75级校友。
姚艳萍,女,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外国语言文学系1991级校友。
奚艳春,女,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她是英语91班的校友。
吴广军,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英语94班校友。
王军,男,集慧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英语94班校友。
王军,男,生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83级日本校友。
李刚,男,北美校友会副会长,台达国际教育集团总裁,英语91级校友。
2019年,学院开始实施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规模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5个招生专业。学院采取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宽口径培养。即新生入学时,在大学科门类内不分专业,统一学习相关平台课程。之后,学生根据相关成绩填写自己的专业偏好,并进行专业转流。进入转专业阶段的学生必须按照转专业培养计划完成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学分。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将按照分流专业要求严格审核。点击上图查看专业介绍(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