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隋朝开创科举制(隋朝开创科举制的原因及过程是什么)

隋朝开创科举制(隋朝开创科举制的原因及过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06 10:50:49 奥数 85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演进,伴随着制度创新,特别是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近代中国文化风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举制度的铸造。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三年,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历时1298年。在1298年的历史中,这一制度为社会和国家发现和培养了难以计数的人才,为民族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营养。

隋朝开创科举制(隋朝开创科举制的原因及过程是什么)

公元587年,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废除了实行了300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度。整个隋朝,科举考试举行了四到五次,通过的人数有12人。这12名入围者中,有后来成为唐初著名宰相的房玄龄,还有侯顺治,唐初名将。

唐代科举制度

到了唐代,科举制度日趋完善。唐朝设立了许多科举考试: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子、明算。此外,还有道举(玄学)、遗世(考《史记》)、三史(考《史记》及前后《汉书》)。

推荐仍然是候选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公元975年至1065年,宋朝对科举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规范。公元1065年,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明代科举考试场地图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如何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的规定,比如将单一考官改为多名考官;任命之日,考官们会同时进入贡院,关上大门,整个考试过程中与外界隔绝。完成后,试卷上考生填写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的部分被封存,防止考官徇私舞弊;为了防止考官通过考生的笔迹表现出偏袒,试卷将由数百名抄写员在太监的监督和抄写官的指挥下抄写。制作一份副本,然后将副本提交给审查员进行更正。另外,如果考生与考官有关系,则考官必须回避考试,并派出另一名考官设置考试场地。

童试:考生无论年龄大小,在成名之前都必须参加童试。通过童试之后,就被称为秀才。这就是成名的起点。

乡试:每三年八月在省城举行,又称“大比”。参加乡试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联试:联试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季在京城举行。联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中第一名的称为“会元”。

《中国古代科举》

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进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第一A”由三人组成,从第一名到第三名被称为“总第一、第二、第三”。前两名和前三名分别被赋予了几个名字。

除殿试外,其他三级均以八足文为主。官试考全体学生,俗称“秀才”,只考《四书》八足作文。省试(即省内考试)考察考生,第一试为八篇作文。京试第一期,也考八足作文。因为八部分论文是第一部分,考官的评价将决定论文的成功与否。这一切都取决于第一届会议。第一届考官不看在眼里。我什至没有看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上写的论点、判决、案例等。因此,八篇作文是考场上唯一的课文。学生能否通过考试完全取决于学生八部分论文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