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新时代最美铁路人(发现最美铁路 传播铁路最美)

新时代最美铁路人(发现最美铁路 传播铁路最美)

发布时间:2025-02-06 12:13:15 奥数 37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王迪)今年是宝成铁路通车60周年。作为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于1958年建成,1975年全线电气化,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2017年12月6日,“穿越之最”的西成至成都高铁开通。首条电化钢蜀路与首条高速钢蜀路实现了历史性的交汇。

“蜀道难如登天”。唐代大诗人李白抒发了蜀道的艰辛。时代日新月异,岁月流转,如今的新蜀路不仅不再是难上加难的天,而且带动了沿线省市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攻坚克难、奋发图强。顽强拼搏,记录着铁路人自己的诗和远方。

新时代最美铁路人(发现最美铁路 传播铁路最美)

无与伦比的青春,他们骑摩托车飞越秦岭

“火车跑得快是因为有头带。”说到火车司机这个职业,人们潜意识里认为从业人员应该以男性居多。然而,有一群人,用他们的关怀、毅力和热情,书写了一段燃烧的激情。

1973年底,我国第一个电力机务段的前身——宝鸡电力机务段决定招收一批女电力机车司机。尽管条件艰苦,许多年轻女性报名参加。经过多轮筛选,22岁的高昆普等21名女工荣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驾驶员。

资料图:高昆普在工作。

几十年后,高昆普回忆起第一次登上摩托车的经历仍然激动不已。她说,当时她感到很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透过大大的前窗,外面的秦岭和渭河尽收眼底。“我当时就想,当一名司机该多好啊。”

高昆璞(右二)与前同事合影。新华网王迪摄

然而,成为一名女火车司机并不那么容易。一天晚上,高昆普、杨红利和两位师傅从丰州回到了宝鸡。凌晨时分,师傅看到两人一脸疲惫的样子,就警告说:“司机千万不要养成在火车上打瞌睡的习惯,这关系到一列火车上人的生命安全。”以及一列货物的安全。”不过一般都是坐火车的时候。高昆普只想睡觉,却控制不住自己。为了保持清醒,她只能坐着站一会儿,或者拿着手电筒去火车头游览一番。

资料图:高昆普通过考试,获准独立驾驶摩托车。

高昆璞说,想起在宝成线上的那些年,他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在多年的驾驶经历中,高昆普目睹过多次险情和事故,也经历过多次事故救援。宝成铁路上的女司机们以此为教训,刻苦练习驾驶技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攀岩爬墙“蜘蛛侠”保护一方安全

“六月里孩子的脸随时都会变。”六月的秦岭已进入雨季。宝鸡工务段观音山桥隧道养护区的工作人员又要开始紧张的隐患排查工作。

宝鸡工务段观音山大桥隧道维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做好隐患排查准备。新华网王迪摄

记者来到观音山车站时,工作人员正准备开始调查工作。镰刀、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铁钻、大锤、望远镜等是“蜘蛛侠”工作的必备装备。观音山站管辖的铁路大多靠近陡峭山体,岩石结构复杂。再加上高温多雨的天气,每到雨季,他们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落石等灾害。

“蜘蛛侠”穿过灌木丛,爬上陡坡,准备行动。新华网王迪摄

当记者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前往作业现场时,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冷气,看到了陡峭的岩石,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保护区的员工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这些年来,工区的伙计们很累、很辛苦,但他们从来没有向我抱怨过。有时雨季会持续几个月,伙计们都争先恐后地留在工区,受苦受难。”随时待命!”工头车建国说。

《轻轨第一句话》精准指挥“零失误”

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机车维修厂联合维修仓库里,员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机车装配作业。

“呜呜呜……”一辆即将拆解的SS7E机车发出响亮而有节奏的汽笛声。一名五十多岁的员工,身穿深蓝色工作服,在机车与机车之间来回穿梭。在维修站之间,他吹着口哨,手势熟练。他时不时地俯下身子,根据手电筒的光线,仔细检查车身与行驶部分的连接处。不一会儿,在口哨声和手势的引导下,两台50吨吊车将重达80多吨的机车车体和行走部件准确地组装到位。

他就是被员工称为“吊车第一卫士”的检修车间吊车指挥员郝春友。因其吊装配件体积庞大,指挥技巧高超而得名。多年来一直能够进行“零失误”的指挥作战。

郝春友正在工作。新华网王迪摄

一个口哨、一个手电筒,都是郝师傅作品的“传承”。一辆长20多米、重约100吨的机车,加上桥式起重机司机和维修人员,总共近20人。他们都是受他指挥的。一旦指挥不好或者控制不当,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后果。

指挥起重机不仅需要指挥员精通不同起重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吊装配件的体积重量、起重机的运行速度等诸多因素,还需要默契的配合。指挥员与起重机司机和维修人员之间的合作。为了保证起重机能平稳、准确地停车,郝师傅平日一有空,就主动与起重机司机和维修人员沟通,并让工人们帮他“挖洞”,直到每声哨响为止。吹到标准。每个手势都很到位,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对工作也更有默契。

据粗略统计,仅2017年,郝师傅共指挥起吊装卸车辆及大型构件的安全起重任务1270项。

新旧蜀路有不同的车型、不同的路线、不同的工种。改变的是科技的进步和出行的便利。不变的是怀揣梦想的铁路人为新时代铁路蓝图执着奉献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怀念遥远的未来,守护着铁路工人的信念,谱写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工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