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教育感悟学生(中职生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空前,让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职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那么,职业教育现状如何?能否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迎来黄金发展期?《新闻调查》选择一所典型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
柴璐:这里是临沂职业技术学校。其最早的校名是苍山县农业技术中学。十年前,这所学校大约有500名学生,但现在已经有6000多名学生。十年来,这所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让这么多学生愿意去这所学校就读,他们想在这里收获什么?他们希望未来是什么样子?而他们所期待的未来给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和思考?今天我们来到临沂工业大学进行调研。
兰陵县,原名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临沂市。全县现有高中8所,临沂职业技术学校是其中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其前身是苍山县农业技术中学,始建于1982年,原职业高中,以教授农业技术为主,现在,这里已经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20个专业方向。
这一天,山东临工集团高级技师乔良宇专程从工厂赶来,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职业规划课。
20世纪80、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而高等教育尚未普及,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当时普通中专的选拔很严格,录取的学生通常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他们被国家统一分配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虽然不享受与普通中专相同的政策和待遇,但学生仍然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入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找到工作。
然而,2000年,乔良宇进入技工学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只剩下62名学生和71名教师。
乔良宇:他们都不想去技校。当时社会对技校学生非常不友好。听说技校毕业的人学历都很差,一看就不是好学生。
对此,临沂工业大学校长王学忠也有类似回忆。作为苍山县农业技术中学1992届毕业生,王学忠以全校唯一名额进入山东农业大学职业教师培训班。毕业后,回农技中学任教。此后十几年,他亲眼目睹了学校招生、办学的艰难。
王学忠:为了招收学生,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我们三个人是一组。我们拿了一份初中毕业生的名单,挨家挨户地敲门。终于打开后,我很不耐烦。我那时在睡觉。你在这里做什么?哪所学校,有什么专业,学生毕业后有什么选择?我们都对这个选择感到内疚。真的有出路吗?
柴璐:所以你觉得你回学校的时候学生不多是因为中职没有出路?
王学忠:是的,当时我们正处于高考制度改革之中,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都不再保录取了。你走进企业,却找不到它们。企业很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逐步取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配。随着高校扩招,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普通高中进入大学,而不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就业。在乔良宇看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担忧更多源于对劳动者职业的担忧。
乔良宇:当时你在公司上班,不一定按时发工资。第二是安全问题。打工者最糟糕的心态是,如果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倒闭了,我到哪里去找工作?我会感到不安。
到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1.35万所,比1998年的1.71万所减少了3600多所,招生规模由每年442.26万人下降到每年337.83万人。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数量由1.39万所增加到1.49万所,招生规模由每年359.55万人增加到每年557.98万人。
由于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长期经费不足,甚至师资招聘、教学设备购置都成为问题。学生在学校无法学到更多的技能,在校外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中等职业教育一度陷入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
王学忠:当时我们在黑板上讲开机器,其实是最后的手段。
柴璐:黑板上运行机器是什么意思?
王学忠: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的实训室有很多设备,学生们正在车间里进行实际操作。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但当时没有这项技术,我们只能在黑板上讲理论。
200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政策纷纷出台,但似乎并没有扭转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命运。到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1998年增加了7000多所,临沂工业大学在校生不足500人。关门解散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不太遥远的未来。他们该如何在绝境中生存?
过去,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初中会在初三下学期动员部分学生在未通过中考的情况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以来的这几年,临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初三转学”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但上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似乎仍然是一个有些无奈的选择。
苗全胜:当时2011年招生了576人,2012年分流招生就录取了700多人,到了2013年春季分流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800人,但是学校当时条件不是很好。跟随市场,与国内其他职业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流失也不少。没有人可以把孩子送到一个他们无法学习技能或知识的地方。
苗全胜,兰陵县教育体育局局长。2012年,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山东省政府要求每个县(市)三年内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但当时临沂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排名垫底,硬件设施也达不到标准,所以时任副主任的苗全胜开始兼任学校校长。
苗全胜:我到原来的学校后,买了一些车床。我去的时候没有电,因为负载不够,没有电。应该说,教学条件、办学条件和设施都比较落后。
苗全胜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兰陵县政府申请1.7亿元建设新校区。当时,兰陵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刚刚过10亿。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县,但县里技术熟练的人才并不多。为满足企业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就业需求,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苗全胜:你们的高中生都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其他地方上大学。毕竟,回来的人寥寥无几。但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县城。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学校也改变了原有松散的管理模式,调整了专业结构,招聘了大量专业教师。苗全胜称这些措施是“抓内功”。2014年,临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标准化学校申请,获得省财政支持1200万元。
王学忠:职业教育的发展靠政策、靠资金。当我们拿下这个项目时,给了我们1200万,这是一笔巨款。4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8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比如汽车、CNC、机电设备,我们的一些机电设备是非常昂贵的。借助省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办学规模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善。教育,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近两年,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不再需要通过“初三转学”来吸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一门技能。如果直接就业,第一年也能拿到3000元。工资从6000元到6000元不等,几年后甚至可以突破万元。
乔良宇:我们先不说能达到什么水平。只要你想努力,我们有标准的晋升流程。我们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各有不同的补贴和相应的福利。
通过政策梳理我们发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始终是就业导向。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用人单位职位有限,因此学历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虽然中职学生凭借自己的技能仍然可以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选择和社会认可度却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愿意相信,只有获得更高的学历,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更广阔的未来。那么,完成三年学业后,孩子们会选择哪种选择呢?
我们随机采访了校园里的一些学生。对于毕业后的打算,大多数人都选择继续深造。那么中职学生到底应该就业还是上学呢?他们面临哪些困惑?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学校和老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中职学生升学主要可以通过中职培训和职业教育高考两种途径。其中,职业教育高考招生学校一般为初级职业学校、本科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
目前,教育部正在建立国家级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各省的考试政策尚未完全统一。2012年山东省实施的职业教育高考包括英语、数学、英语、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
根据山东省出台的政策,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或在省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可免试保送大专。但如果想升入本科,仍需参加职业教育高考。文学考试。但根据比赛结果,对他们的分数要求将会降低。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号文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的文化基础的高职学生。教育。山东职业教育高考本科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2700人增加到2021年的人。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已设立32所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从证书效力上看,高职本科学位与普通本科学位具有同等价值,在就业、考研、公考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在临沂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每年只有少数学生能根据比赛成绩保送,但其他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通过技能学习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通过职业教育高考升入高职学校继续深造。学习。
在临沂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看来,成绩好坏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标准。他们想要帮助这些孩子建立对未来的信心,而不是培养技能和文化。
此前,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可以与中职学生一起参加职业教育高考。就在去年,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当地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决定,从2022年起取消普通高中生参加职业教育高考的资格。同时,兰陵县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自愿转入中等职业学校。
打破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让每个孩子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之路还在探索之中。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无论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广阔的未来。
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已累计输送中级技能人才1亿多。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增一线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但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缺口仍高达2000万。
柴璐:您认为这种偏见、歧视或者有色眼镜有一天会改变吗?
王学忠:这是肯定的。您承认,在一些地方,工人越来越受到尊重,他们的技能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他们可以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其他人,也就是我们在社会正义方面,当然不能指望一个文件、一个政策立竿见影,但是我们都在从上而下的努力着。到了谷底,这一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