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论文(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百度学术)

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论文(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百度学术)

发布时间:2024-12-31 18:57:51 奥数 84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学校和老师不会消失。有人认为,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需要学校,不需要老师。这一概念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拒绝。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然而,现代社会正在迅速变化。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它的变化更加难以预测。十年前,谁会想到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环游世界?十年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将如何生活和工作?谁能回答一下?

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论文(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百度学术)

社会变革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正在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

变化之一是学习渠道拓宽了。过去,教育主要在学校进行,但现在你可以在网上和虚拟世界中学习。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第二个变化是教育培训目标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教育只传授书本知识,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个变化是课程内容需要改变。课程不仅要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整合课程。人们从综合的角度观察事物,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往往出现在跨学科领域。过去,课程按科目划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未来的课程将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国外流行的一门名为“STEAM”的课程将科学、技术、工程、美学和数学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性思维。

第四个变化是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说工业革命让机器取代了个人的部分体力,那么信息革命让计算机取代了个人的部分脑力,而互联网则把个人的脑力连接起来,变成了人类共享的大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知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人类共同利益”观念的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中所述,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为所有人所共享。

第五个变化是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将促进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增加学生的选择。

第六个变化是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正确选择和处理信息,不致迷失方向;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但变化中也有不变,那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培养有道德的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正如《反思教育》中所述:“教育应基于人文主义、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平等权利、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对可持续未来的共同责任。”今天的教育需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回归教育的本源。教育是一项人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教育始终把培养学生思想信仰、道德情操、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放在第一位。

学校和老师不会消失。有人认为,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需要学校,不需要老师。这一概念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拒绝。学校是人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这也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孩子进入学校,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互动。1996年UNESCO《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学习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生存。这些能力需要在学校中培养。《反思教育》还提到,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类集体发展的事业。个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个性化学习并不排除集体学习,学校是学生集体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最佳场所。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但培养人才的责任没有改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但我们不能迷信信息技术。我们必须认识它的局限性并正确利用它,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人必须由人来培养,这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教师的活动蕴含着人类的情感和人文精神,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