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教师教育热点话题(近期教师教育热点问题分析)

教师教育热点话题(近期教师教育热点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4-10-20 10:24:01 奥数 509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一系列“强师”举措吹响了加快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号角,也为新时代“如何强师”提供了最佳答案。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支撑。报告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教育的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地位。

教师教育热点话题(近期教师教育热点问题分析)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018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推进教育强国的逻辑逻辑。为什么要加强师资力量?沿着这个逻辑线索,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体系。这也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使命。

回望2022年,围绕教师教育使命,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号(简称“强师计划”)。围绕师资强校计划,教师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快速落地,加大“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力度,强化小学理科教师培训文件……一系列““强师”举措吹响了加快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也为新时代“如何强师队伍”提供了最佳答案。

师资加强计划启动为师资队伍建设寻找“支点”

强化司计划出台,恰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出的第五年,也是《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的最后一年。

“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因此,这次引进强师资计划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正涛说。

围绕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打基础、提素质、补短板、扶弱、提优、建强等15条具体措施,涵盖了教师教育的各个维度,具有典型性、系统性。

作为纲要性文件,《强师计划》首次提出“加强培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是我国教师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众多教师教育专家和研究者热切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目前,已有215所师范院校和500多所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保障水平仍有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支持约50所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并为每所学校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

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加持”下,如何构建完整的教师教育体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建议,根据“十四五”规划,一是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的主体作用;二是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三是鼓励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师资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宜春提出,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完善教师教育链接体系:一是通过政策吸引机制提高生源质量,二是通过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质量。第三步,通过职后在岗历练和职业培训,提高发展质量。

总之,纵向上,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需要整合和加强;横向上,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完善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伟大的改革努力。

现在,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师资强国规划》列出的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构建开放、协调、联动的高水平师范教育体系,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想想未来,这一幕离我们并不遥远。

加快协同质量提升,助力教师教育做强做专

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的主要策源地和教师教育的主战场。如何更好地培养师范生,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让最好的人才培养出更好的人?建设坚强师范院校是这个称号的精髓。

《师资强国计划》提出实施教师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加强薄弱师范院校建设。

2022年,随着师资强校计划的实施,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水平师范院校和部分省属高水平师范院校牵头的师范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正式启动作为“协同帮扶”高校参与,共同开展对薄弱师范院校的帮扶。该计划覆盖全国72所师范院校。

40年来,关于师范院校的综合性与正规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些实力薄弱的师范院校转向综合教育,师范生培养力度有所减弱。教师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强调回归师范教育初心,聚焦师范教育主业,这也为实力薄弱的地方师范院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6月起,师范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十大小组先后召开联席会议,启动了一系列帮扶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组织了一个小组。2022年7月起,湖南师范大学将举办薄弱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首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福建师范大学团委组织。湖南师范大学与宁夏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相继开班,拉开了集团内大学生的学习进程。为更好服务薄弱师范院校发展,在援建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怀化学院、宁夏师范学院“竖立”“师资培训基地”。

西南大学组织了一个小组。西南大学牵头组织援外高校和受援高校“一对一”深入研讨交流,加强薄弱师资培训,聚焦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和发展水平。学校帮扶工作。未来,集团内各高校还将努力共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联合教学研究、推进学科教学、教师联合发展,并积极开展大型学术论坛和专家报告会,促进七所高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虽然受疫情影响,团体工作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但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不少高校在实际帮扶过程中收获了成长,结下了友谊。

“通过合作,我们与宁夏师范大学结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为协同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福建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被派往西南大学挂职的河西学院干部王明波说:“西南大学文学院在师资培训、学术带头提升、学科建设指导等方面提供的一揽子帮扶项目,专业认证真是雪中送炭。”

可以预见,2022年起实施的教师教育质量协同提升计划,将从源头上提高基础教育师资供给质量。当然,协同提质不仅仅只是“扶弱”,更重要的是推动我国师范教育协同“共赢”发展机制。

“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是纯粹的输出者和贡献者。这些高校青年教师通过支持素质高师院校教学、科研、课程共建、合作研究或培训等方式,与素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结成联盟。伙伴们……协同提质,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行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教师教育专家工作组组长赵健表示协作质量改进计划。

“卓越教师计划”“扩招”培养扎根农村的“明日教师”

“希望你们继续秉承‘学为人师、为天下师’的校训,珍惜光阴,刻苦学习,磨砺品格,提高讲道授业能力,走向更高的境界。”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的一员,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德、智、体、艺、劳等方面的发展。”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的一封回信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卓越教师计划”是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将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贫困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中小学本科师范生。2022年教师节前夕,北京师范大学“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扎根基层教学的决心并在毕业后教育人们。

“毕业后,我将回到家乡贵州黔东南——,扎根基础教育,争当教育改革的推进者、教育扶贫的先锋、学生成长的领跑者,我将挥霍我的才华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无悔!”北京师范大学“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金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感叹道。

“卓越教师计划”的方向非常明确。该计划的持续实施,有利于优化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当地教师教学育人能力。

“这是推动巩固扩大教育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卓越教师计划”的重要批复精神,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号。文件提出了深植基层教育报国、铸就传授过硬本领、优化流程管理激发学习动力、深化协同机制支撑终身发展等要求。要求师范院校立足培养师范生的共同要求。要抓好“卓越教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造就一批具有“四个素质”的好教师。

事实上,承担“卓越教师计划”任务的相关高校已经有所行动。北京师范大学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复的第二天,学校党委经过深入研究,作出决定,将2023年“卓越教师计划”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人,扩大逐年招生名额和招生范围。力争“十四五”期间覆盖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所有贫困县和省份,同时通过“强师工程”全力支持“卓越教师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方华介绍,学校以“四个优化”推进“卓越教师计划”,包括“优化招生工作、精心组织生源”、“优化培养体系、实施‘四个优化’”。“五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素质、突出“数字化培养特色”、“优化协调机制、搭建强大师资平台”。以招生工作为例,学校每年新增项目150个,连续两年西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等22个中西部省份学校领导带队奔赴生源地,向“卓越教师计划”新生代表发放录取通知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第一课”。

两年后,“卓越教师计划”师范毕业生将走上工作岗位,扎根乡村,开启求学之旅。经过四年的定制课程浸淫,他们将以饱满的热情、熟练的技能在农村中小学奋发图强,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新的活力。

师资培训“补短板”让理科教师“更强”

“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小学生不需要做出很多发现、发明,但教师应该从小学开始,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2022年7月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举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发表演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本次培训活动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共同主办,于2022年7月首次在北京主会场举办,直播观看人数超过第一天就100万。随后,武汉、广州、长春、乌鲁木齐、南京等11个分会场陆续举办“讲座”。科普暑期培训课程资源上传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后,累计点击量突破6400万次。

回顾2022年,科学教师培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该文件直接针对职前科学教师培训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扩大建强科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培训力度,优化小学。在科学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协作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宏观部署。这无疑是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补短板”的有力之举。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特定专业教师培训的文件。”任友群主任在本报撰文称,此举意在从源头增加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或理工科相关专业的科学教师供给。为培养更多有科学梦想、有创新抱负的年轻人奠定人才基础。

长期从事科学教育的专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科学教师的培养与需求存在较大不匹配。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理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一线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急需大量理科教师却又无法引进。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家协会科学教师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林长春指出,新时代如何提高科学教师培养质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当前高校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问题。

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融为一体。加强理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理科教师培训质量,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必要行动。

《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可谓“解决问题的钥匙”。任友群强调,教育是一项长期事业,推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时间等待的“小切口”。师范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肩负起培养科学教师的使命,把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可喜的是,一批师范院校在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基于对科学教育和师资培训重要性的认识,20多年前就率先成立了科学教育学院,开设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并着手发展科学教育专业。科学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这条路也从未放弃。

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罗兴凯表示,“创新实践——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充分依靠创新引领、驱动实践,使问题得到系统解决”。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教师教育的源头抓起。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被证明是可行的。”

面向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学会像广西师范大学一样重视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事关科技强国战略和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实施,而科学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泉。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教师不断涌现,为科技强国注入强大力量。

在线培训升级,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为教师培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是赋能教师教育的重要举措。

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7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培训”专题学习活动落地。

据了解,“暑期教师培训”专题是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专项教师培训。提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教师按照《通识》课程大纲充分利用暑期自主学习,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专题提供2258个资源,教师可以在每门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在学习时间方面,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暑期学习时间。

自2022年7月20日正式上线以来,老师们积极参与。截至8月31日,已有超过1300万教师注册专题学习,专题页面访问量近13亿次。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暑期教师培训,是数字化时代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这是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积极举措。探索。”在“暑期教师培训”专题毕业典礼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

依托大数据,平台可以记录教师通过个人空间学过什么、正在学什么,并记录他们的学习时间。同时,该平台已与国家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教师登录平台验证身份信息后,平台可以向教师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

现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寒假教师培训”专题已经开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模范、特岗教师先进事迹等视频资源即将上线。基于数字平台的大规模教师培训也将启动。

当在线培训成为常态时,数字素养将成为教师新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相信,更多的教师将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者,不断增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够“教得更好”。(记者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