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怎么处理(在校学生被教育机构诱导贷款犯法吗)
作者:曾仰琳
“我最快能做到的就是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学习。”
“接单只要1000块钱,我每个月的学费都交了,还有一些剩余。”
“学了一个月,就能画一些漫画台词了,画得很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描字帖一样。”
以打工为诱饵,诱使学生隐瞒身份申请贷款,“培训贷”陷阱又卷土重来。
近日,不少在校学生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一家名为成都青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贝教育”)的培训机构,借口吸引学校学生报名学习插画、插画。可以提供兼职工作。原创绘画课程并申请网贷偿还学费。当学生发现课程质量未达到预期,想要申请退学、退费时,机构老师以各种理由拖延申请,导致学生面临消费金融公司追债、被起诉、甚至被列为失信对象。
为清北教育提供贷款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消费金融”)也被因“培训贷”而被学生诟病。网络。
监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必须严格贷前资质审查,并进行实质性审核,甄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这两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为此付费吗?“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被“兼职还学费”话术诱导,在校生隐瞒身份申请“培训贷”
2021年12月,高中生小红在网上看到培训机构清北教育的宣传视频,声称“三天学会原创绘画,快速赚到第一笔收入”。原本对绘画感兴趣的小红,本着尝试一下的态度,填写了个人信息,随后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联系了小红。
“订单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到。”清北教育的一位老师告诉小红。
尝试了直播课后,小红抱着“打工还学费”的想法,交了200元押金抢占了一个优惠名额,报名了“全能班”学费元。
据清北教育旗下圣氪教育员工小红提供的聊天截图,得知小红还在上学后,引导她隐瞒学生身份申请“学费分期”,并声称,“这类似于大学的学生贷款。”“可扣除的分期付款和兼职工作仅适用于非学生。”
图:小红与圣氪教育(清北教育旗下)员工聊天截图。
无独有偶,2021年8月,大三学生小米也因为想兼职学习插画而关注了轻教育课程。在小米提供的聊天截图中,清北教育的一名员工表示,“我们同学来学原画就是为了接单赚钱,如果连每个月的学费都交不起,谁愿意学原画”?”
图:小米与青北教育员工聊天截图。
同时,该员工还向小米发送了多张学生“成功接单”的聊天截图,金额从750元到4000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诱导生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与清北员工的聊天对话中,同样的“接单成功”的截图多次出现。
图:清北教育员工向学生提供的“接单成功”聊天截图。
在清北教育员工的劝说下,小米申请了所谓的“信用贷款分期”,并按要求在工作栏填写了“失业”。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信用分期可以理解为对无力偿还学费的大学生的一次性还款,国家助学贷款也是如此。”
在清北教育学生自愿成立的维权小组中,大多数在校学生都讲述了同样的经历。在学生提供的聊天截图中,清北教育老师经常将“培训贷”包装上“成人助学渠道”、“国家助学贷款”等字样,然后让学生扫描员工提供的二维码。第三方借贷平台完成贷款,涉及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平台,贷款金额从6780元到元不等。
然而,直到交完学费正式开始上课后,学生们才意识到,清北教育提供的录制课程大多是理论课程,他们无法在直播课程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学生联系院校退款,被告知留学协议规定退学必须在协议生效后7天内,院校还将扣除30%的违约金及相关费用。
“我说我不想再读书了,问他们能不能退款或者解约,他们说不行,我只能去上课。”小红告诉界面新闻,报名第三天,她就要求取消课程并退费,但清北教育工作人员不同意,甚至没有回复消息。
今年1月以来,小红不断接到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7月份,小红接到短信告知,由于贷款逾期时间较长,海尔消费金融将于近期正式整理材料并进入诉讼程序,以便她做好应诉准备。目前,不少学生也面临着被催收的困境。
图片:小红收到短信通知,她将被起诉。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拨打清北教育官网电话以及该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的电话,均无人接听。采访信已发送至该公司邮箱,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据一名学生提供的与清北辞职员工的通话录音显示,清北教育的线上业务已暂停。停办的原因是线上业务招收生难、成本过高。第二个原因是网课退课率太高。高位,整体利润未达到预期。
在校生轻易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湖北消金为何频陷“培训贷”风波?
为什么在校生能够轻松通过贷款审核?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扫描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发给学生的某贷款平台二维码,界面新闻发现,注册上述平台时,只需输入手机号码、短信验证码,勾选“我已阅读“《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披露信息》”完成注册并进入贷款申请页面。
扫描其他贷款平台二维码注册时,填写手机号码和短信验证码后,跳转至上传身份证。整个注册过程中没有出现《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等协议。
从小红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贷款申请短信截图来看,海尔消费金融从申请登记到贷款审批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
图:小红提供的贷款签约流程截图。
小红也向界面新闻记者坦言,自己在报名过程中没有仔细阅读合同。申请贷款时,她查看了《非学生承诺书》,并按照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说法,在工作经历中填写了“失业”。申请时无需提供学历证明。第二天在消费金融公司的电话中,小红也按照之前填写的信息进行了回复。
对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监管有明确的规定。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号文(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强化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要求。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查甄别大学生身份及其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信用、收入、纳税等信息,充分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并取得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有能力还款同意的书面声明符合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其偿还贷款。保障材料,严把大学生学分资格关。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指出,如果上述情况属实,清北教育涉嫌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金融产品,以获取自身利益。
“在监管明确禁止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前提下,如果知道大学生的身份,则属于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条例的主要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在没有对贷款进行充分审查的情况下发放大额贷款,明显没有执行相应的监管要求。而学生明知是诈骗行为还与其合作,是放弃自身权益的表现。”王鹏博表示。
众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指出,本次事件中,培训机构存在诱导诈骗行为,消费金融公司也存在风控不到位的问题。培训机构有欺诈行为的,可能构成犯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仅涉嫌虚假宣传的,可以要求行政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责任;此外,培训机构诱导欺诈学员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情节严重的,还需要从民事角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消费金融公司未能严格审查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合作机构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晓睿表示,清北教育涉嫌不当营销、诱导学生借钱。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前应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还要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但从贷款流程来看,机构违反了贷款业务基本审核流程,缺乏尽职审核义务,纵容场景方不当营销,对金融机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家平台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都曾不止一次卷入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培训贷”危机。
今年3月,界面新闻记者报道称,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向海尔消费金融申请培训贷款。
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多次因“培训贷”纠纷被学校学生投诉,涉及多家培训机构。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涉及在校学生贷款的投诉超过500起。
天眼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李占国,注册资本10亿元。其股东包括海尔集团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浙江易融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天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9%、16%、10%。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周南,注册资本9.4亿元。其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湖北银行、新疆特易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特易数字”)和北京宇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1.91%、24.47%和12.77%分别。其余股东包括TCL集团、万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商联(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武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0.64%、10.64%、4.79%、4.79%。分别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消费金融第二大股东新疆特易数码于2020年5月获批入股。获批前一个月,其唯一大股东为久富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福数码”)。久富数码变更为北京利荣兴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荣兴”),从股权结构来看,久富数码与李荣兴并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其任一凡是其股东。李荣兴另一家全资子公司(北京连云智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久富数码的法定代表人。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93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3%、481.3%。
对于“培训贷”风险,今年4月,国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到部分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上平台填写不完整的信息。凭真实信息申请“培训贷”。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后,无法学习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更无法获得提前承诺的兼职工作,反而因学费难以退还而背负沉重的贷款债务。在监管处罚方面,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助学贷款管理不规范、网络个人贷款偿付能力审核严重违反审慎业务规则等违规行为,已被监管部门通报处罚。
多填一道信息多流失一批客户,“培训贷”业务该如何规范发展?
“即使要求用户多填写一项信息,也会出现客户流失率。”面对频频发生的“培训贷”丑闻,消费金融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
某领先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核实学生身份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获取学信网的数据。加之《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数据的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因此,目前,对于18岁至23岁的用户,业内普遍的做法是设置“非学生承诺书”选项,并通过电话进行二次确认。用户信息以避免向当前学生发放贷款。
对于为什么没有选择强制阅读合同并要求用户上传学历证明的问题,该人士坦言,如果用户在申请贷款产品时增加一个额外的程序,比如允许用户上传学历证明,或者强迫用户在申请前阅读合同。勾选该框,或者要求用户复制“我已阅读合同条款”,如阅读合同后签署保险合同等,这会导致一定数量的客户流失。
“从外部来看,这可能只是产品设计中添加的一个额外动作,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即使要求用户多填写一条信息也会导致客户流失率,尤其是当用户被要求复制信息时他们看过合同上的话,估计可能会失去至少10%的客户。”上述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只能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从用户体验、获客、合规三个方面达成目标。平衡。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融专业人士处获悉,虽然经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但由于第二还款来源落实困难,业内尚无企业推出相关消费金融产品。
为了规避“校园贷”风险,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会选择“一刀切”的策略,即不会向23岁以下的用户发放贷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18岁至23岁的工作用户确实有消费金融需求。因此,如果这些用户无法通过学信网了解,消费金融公司就会选择让这些用户成为学生。班级用户申请贷款时请核对《非学生承诺书》。
“最深层的原因是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盈利压力,所以不遗余力地吸引用户,表面上满足了监管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重视相关监管规定。更浅层的原因是确认机制存在问题,很容易被上游导流平台造假,缺乏技术风控能力。”王鹏博表示。
对于规范发展“培训贷”业务,王鹏博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将合规性提高到一定水平并予以重视,完善相关风控管理机制。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李亚建议优化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强机构的审核和贷后管理。不仅要审查借款人,还要监控培训机构的经营和财务动态,及早发现和应对风险,减少因培训机构缺位而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对于监管部门,李亚进一步指出,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方面是业务监管,严防虚假宣传、诱导贷款,杜绝陷阱条款和霸道合同;另一方面是资金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收费范围。要求培训机构缴纳风险保证金或预付款第三方存管,降低培训机构跑钱风险。此外,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共同执法,不得出现“跳球”现象。
苏晓锐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应确认客户申请意图的真实性,如参考银行机构采用的“双录入”流程,确认客户是否接受产品属性和规则等。相关信息为合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一个预约。此外,金融行业监管和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通报力度,提高消费金融公司和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
目前,在青北教育报读课程并贷款的学生,面临着退费困难、无力还款、被起诉、被起诉等问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王鹏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有审核责任,因此应在这方面尽力配合监管检查,耐心与消费者协商,也可考虑适当放宽相应的还款条件。
李亚提出,首先,消费金融公司应严格贷前资质审核,进行实质性审核,甄别大学生身份及其真实贷款用途,规范互联网消费贷对学生的借贷行为。二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最后,要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不得非法暴露、泄露学生个人信息。
就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与青北教育合作、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问题,界面新闻记者分别向海尔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发出采访信。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红、小米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