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判断季节的方法(地理如何判断时间)
读光图是测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对空间差异的理解的常用方法。这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测试点。
基础知识点
1、世界分为24个时区;150/小时,151/分钟;经度差1度,时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区时间增加,西区时间减少,请注意日期变化。
2、经度相同则当地时间相同;如果时区相同,则地区时间也相同。
3、区时规定当地时区中央子午线的当地时间为世界各地通用时间。例如:以北京市东八区当地时间8*150=1200E为准。
4、白昼半球中央子午线=直射点子午线=中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
夜半球中央子午线=0:00
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度=6:00(晨线与某个纬度的交点就是该纬度的日出时间)
黄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经度=18:00(黄昏线与某个纬度的交点就是该纬度的日落时间)
5、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日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6、新旧一天的分界线:0:00经度和180度经度(国际日期变更线,新一天的起点)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中部时区时间,为本初子午线(经度0度)的当地时间。
8、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
9.天文季节
中国传统的四时: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个季节的起点。
欧美四个季节:将两点一分为二是四个季节的起点
气候季节:北半球: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
10.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返回周期。
11、时期:三大社会分工、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前后、二战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地质时期
12.夏令时一般在夏天天早的时候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原来的6点移到7点),而冬令时则是在冬天将时间向后移一点(18点移至17点)。
1、时间(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
(1)光照图和日边界图上时间信息条件的提取:
1.光照图
(1)光照图的经纬度网格一般有3种。
极顶视图:以极点为中心,纬度为同心圆或圆弧;经度是径向的,在极点相交。需要说明的是,经度的值是通过确定半球的位置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东经度沿着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逆着自转方向增加。
侧视图:纬线为平行线;经线是弧线,在北极和南极相交。一般来说,东经向右增加,西经向左增加。
方格,一般以纬线为横线,经线为竖线。高考题往往是由以上三种类型剪切、改造而成。
时间条件提取:
因为赤道是一个大圆,黄昏线也是一个大圆。两个大圆相交并且它们的交点互相平分。
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
赤道与暮线的交点为18点;
平分日弧经度的当地时间为12点(中午);
平分夜弧经度的当地时间为0点或24点(午夜)。
上述之一可以在任何光照图中找到。这里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晨线和黄昏线的区分。要理解这一点,应该从旋转方向开始。根据旋转方向,从一天到一天是晨线,即日出线;从白天到晚上,就是黄昏线,也就是日落线。
日出日落时间与昼长夜长的关系:
日出时间=12-白天时长/2=夜晚时长/2日落时间=12+白天时长/2=24-夜晚时长/2
注:对于南北半球对应的纬度线,北纬(如40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0S)的夜间长度;北纬(如400N)的夜间长度等于南纬(如400S)的白天长度。
2.日期边界图:
自然日期变更线:即24/0点所在的经度。日期根据旋转方向变大。
人工日期变更线:1800子午线,是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期根据旋转方向变大。
做判断时要注意思路的顺序:
A、首先确定旋转方向;
B、引入已知日期确定180度的经度位置;
C.确定0点的经度位置。这样就可以快速确定任意位置的时刻或者任意时刻的位置。如果两个经度重合,那么全世界都有同一天。
(2)地理现象对应的时间信息
当地时间是指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或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影子最长,朝西;一天中气温最低;太阳最高的时间是晨线与赤道交点的12点(如果是赤道上的6点)时间;当物体的影子最短时;当太阳位于正北或正南时(影子面向正南或正北);当热带雨林气候区在白天半球中央子午线13时出现对流降雨时,14时为地面温带最高或地面辐射最强时;热带雨林气候区发生对流雨时,日落太阳高度为0或太阳在地平线上;影子最长,朝东;黄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如果是赤道18点)夜半球24/0点中央子午线
(3)时间和时区时间的计算问题
1、时间和时区时间的计算方法——画数轴和纵法
2.时间与时区时间的转换--150/小时,151/分钟
2.季节信息的提取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的季节变化也有显着差异。通过了解各种地理环境的季节差异,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更好的思维习惯,强化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季节信息提取的目的是确定季节的性质,主要关注冬半年(季度)和夏半年(季度)。最终目标是估计给定条件是“一月左右”还是“七月左右”。
1.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季节信息。
(1)通过识别公转的远日点和近日点来确定季节。当地球绕太阳运行时,位于近日点,即一月初(北方冬季和南方夏季)。是在七月初的远日点(北夏南冬)。
(2)公转速度的确定决定了季节。当地球处于快速公转位置时,是一月初(北夏、南夏);当地球处于缓慢公转位置时,是七月初(北夏南冬)。
2、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信息。
(1)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时,为当地夏半年,当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为当地冬半年;
(2)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0-()。为当地纬度,为此时直达点的纬度。代入已知条件,当前面带“+”时,为冬半年,即和在不同的半球。当前面带“-”时,为夏半年,即和在同一个半球。
3.有关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信息。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时,为夏至(夏半),即北夏南冬;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时,就是冬至(一年中的冬季),也就是北冬南夏。
4.有关太阳升起和落下位置的季节信息。
一般来说,当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时,是北方夏季,南方冬季;当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时,正是北方的冬季,南方的夏季。
5.昼夜长度的季节信息。
由于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当地夏季半年是白天长于黑夜的时间,当地冬季是半年中白天短于黑夜的时间。
详情如下所示:
A、夏半年白天长于黑夜或白天长12小时,即北半球接近7月,南半球接近1月;
B、白天比黑夜短或白天比冬半年长12小时,即北半球接近1月,南半球接近7月;
C、夏半年日出早于6点(如5点),日落晚于18点(如19点);
D、冬半年日出晚于6点(如7点),日落早于18点(如17点)。
6、早晚线路季节信息。
北半球的晨线随纬度增加而西移,或黄昏线随纬度增加而东移,称为北夏南冬;北半球的晨线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向东移动,或者黄昏线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向西移动,被认为是向北。冬季和南方夏季。
(2)地面季节信息的提取
1、气候季节信息:
许多地区的气候类型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此可以确定当地的季节。
(1)气温季节信息:
太阳辐射——当地夏半年为高温季节,当地冬半年为低温季节。
.海陆热差——当地夏半年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当地冬半年陆地温度低于海洋。
就我国而言:冬半年(1月左右),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全国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南北温差大;东部等温线大致与纬度平行,受纬度因素影响很大。夏半年(7月左右),全国各地普遍高温;全国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等温趋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受海洋因素影响较大。
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当地夏季半年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当地冬季半年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突出。
(2)降水季节信息:
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局地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唯一以冬季降水为主的当地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注意:先确定其南北半球的位置,否则答案将全部相反。记住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或代表城市是应用该方法的基础。
沿海地区的冬季风如果经过海洋,就会变得更加温暖和湿润。地形抬升后,降水会非常丰富,很多地区的降水量会比夏季还要多。如日本列岛(即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台湾火烧寮、越南常山山脉东坡、中国山东烟台、威海等。
(三)灾害性天气季节信息:
就我国而言,寒潮、暴风雪、沙尘暴、冻雨雪灾害常发生在冬半年。夏半年,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梅雨、冰雹、干热风、内陆地区干旱时有发生。
(4)盛行风的季节信息:
风力(风浪):冬半年局部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差也大,风力也大,风浪也强。当地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小,风浪也小。例如,英吉利海峡的风浪大的季节就是冬半年。
风向:在季风区,海风盛行时,正是当地的夏季。例如,当东亚吹东南风、南亚吹西南风、悉尼吹东北风时,正是夏季。当地冬季盛行陆风,如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为东北风;悉尼的冬天盛行西南风。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西风。
(5)气压分布季节信息:
从数值上看,标准大气压为1013hPa。
一般当地冬半年,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压中心气压高于1013hPa时,为高压区,性质寒冷高压。例如,1月欧亚大陆有西伯利亚冷高压(1036hPa);海洋中纬度地区的气压中心气压低于1013hPa的低压区为暖低压,如1月份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1006hPa)。
当地夏半年,大陆中纬度地区中心气压低于1013hPa,属低压区,其性质为热低压。例如,欧亚大陆7月有印度低压(996hPa);海洋中纬度地区中心气压高于1013hPa为高压区,属冷高压。例如,7月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1026hPa)。
气压和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北移;向南移动时,北方冬季,南方夏季。它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相同。
2、水文(河流供水)季节信息:
(1)我国河流补水多在夏季。东部季风区河流夏季主要靠雨水补给;西北内陆盛夏高温季节,正值山地冰雪融水补给期;东北的河流在春天得到雪水的补充;我国大部分河流冬季有旱季。
(2)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雨水补给期是当地的冬季。
(3)地下水、湖水补充河水的季节多为当地冬季(枯水期);河水补充地下水和湖水的季节多为当地的夏季(雨季)。
(4)令寻。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在当地冬季容易发生冰冻洪水。
(5)河口盐度。一般来说,当地冬季河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地中海气候区的情况正好相反。
(6)冻结期。当地冬季河流结冰。
(7)季风流。在我国南海,北印度洋洋流冬夏季方向变化最为明显。一月左右,即逆时针方向,由南向西流;七月左右,即,顺时针方向,由北向东流。
3、自然景观变化的季节信息: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气候影响最大。植物景观变化,农业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天开花,夏天生长,秋天生长,冬天隐藏。冬季和夏季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植物景观:当地夏季半年是大部分地区植物生长的旺季。冬半年,大部分地区植被变黄。
(2)动物迁徙:动物南迁、北迁、冬迁、夏迁;动物向北迁徙,向北迁徙,夏季向南迁徙,冬季向南迁徙。
山上吃草的羊,夏季上山,冬季下山。例如,西伯利亚驯鹿在一年中的冬季(一月左右)从苔原迁徙到亚北极针叶林。
舟山渔业夏季有墨鱼汛期,冬季有带鱼季节。山体雪线向上运动是当地的夏季,向下运动是当地的冬季(与山羊的迁徙相同)。极地冰川面积在当地冬季增加,在当地夏季减少。
极地海洋的浮冰在当地夏季增加,在当地冬季减少。七月左右,坦桑尼亚大草原上大量羚羊和斑马向北迁徙。
青海湖鸟岛观鸟季节为春季(3-5月)。随着北半球大陆由南向北逐渐变暖,向北迁徙的鸟类在这里繁殖。
鄱阳湖观鸟的季节是冬季(10月至次年2月),因为许多水鸟在此过冬。
4.农业活动的季节信息:
受当地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经常以果树和大田作物生产为例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征。
小麦:播种期为秋季,收获期(农忙期)为春末夏初。例如:华北地区小麦收获季节为5月至6月(江淮地区冬种春收,华北平原秋种夏收,东北平原春种秋收);澳大利亚的收获期为11月至12月。
油菜籽:我国江南的典型农作物。它是越冬作物,不与粮食和棉花争夺土地。初冬施蜡肥;春天温暖时(二月至三月)花朵盛开。
水果业:苹果、柑橘秋季收获;
蔬菜:茄果类喜温暖作物,多在夏季;叶类蔬菜是喜凉作物,多在冬季生长。夏季,我国南方天气炎热,花果易落。北方光照充足,瓜果蔬菜生长良好,故有北方蔬菜和南方蔬菜之分。运输期:冬季,我国北方天气冰冻,正是南北方蔬菜的运输期。
剪羊毛季节从早春开始。(在澳大利亚,一月至二月耕田,三月至五月播种,五月至七月饲养羊,八月至九月剪羊毛,十一月至十二月收获小麦。)
5.其他季节变化特征信息:
黄淮海平原夏季盐浸,春秋复盐,冬季稳定。三峡夏季排沙,冬季蓄水。钉螺夏季生活在水中,冬季生活在陆地上。南极科考旅游是北半球的冬季,北极科考旅游是北半球的夏季。当地夏季对流层大气对流较强,厚度变大,当地冬季则相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当地夏季,冬季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