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育英学校!

合肥育英学校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奥数 >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双减后教师何去何从)

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双减后教师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1-20 07:47:43 奥数 462次 作者:合肥育英学校

“双降”政策出台已经四个多月了。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

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双减后教师何去何从)

在“双减”政策的6000余字文本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两个高频词分别出现了43次和37次。政策提出,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市场,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这一退一退,是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让学生从繁重的校外训练中解放出来,重返校园,才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出路。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关键在教师。

对于学生来说,“双减法”就像做减法一样。对于老师来说,“双减法”更像是在做“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

首先是“加”。

从表面上看,“双减”后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双减”政策实施后,为了保证孩子们的睡眠时间,很多地方推迟了中小学生的早课时间,但老师们不要晚点上班,因为有些家长也会把自己的时间放在由于工作原因,早起上课。送孩子上学时,只要有学生早到,老师就不能迟到。学校增加了课后服务。老师不仅要辅导学生做作业、检查漏掉的错误,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下班后肯定迟到了。

再加上备课、教研、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双减”后,不少媒体纷纷以各种方式记录“一个教师节”,不少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他们已经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培养了寻找每一个机会的能力;也有老师说:“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996’,而我们是‘666’:每天6点起床,晚上6点上班。”回家后晚上或者周六还要开会、加班。”

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不意味着转移或叠加教师的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教师负担,显然不是“双减”政策的初衷。

面对教师负担突然增加,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继续督促和指导各地把减轻教师负担工作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师减负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减轻教师负担的长效机制,推进教师减负工作。获得真实的结果。

那我们就得给老师做“减法”。

要“减”,首先要明确哪些负担是教师不应该承担的。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不少老师变“表弟”、“表弟”的笑话。搞笑只是老师们自嘲和放松的一种方式。应该说,与教学无关的桌子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杂事”就有多少。

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承担的非教学负担。2018年以来,教育部提出减轻教师负担。2019年也被列为“教师减负年”。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号文,从协调规范检查评价考核事项、将社会事务纳入到社会工作等方面提出了20条要求。校园,并简化相关报告的填写。被称为“减轻教师负担20条措施”。2020年,各地制定具体减负清单,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特殊教育活动,切实消除对正常教育教学的干扰学校秩序。

政策确实给力,但为什么有的老师总是反映负担没有减轻多少?

一位中学老师告诉笔者,“双扣”特别要求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学校立即下达了这一要求。然而学校要求的所谓“设计”,就是每天写下作业设计的想法。设计确实是必要的,但科学设计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写一个完整的想法至少需要一千字。有足够的表格要填写,有足够的摘要要写,一旦写完,你就没有精力进行真正的研究。”

在笔者看来,无法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刀切”、“不尊重绩效”等惯性思维。学校管理必须破除形式主义,相应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

“加法和减法”之后是“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是加法和减法的两倍。“双减”后,教师应在哪些方面大力加强和减少?

需要大力加强的是能力。

“双减”政策特别提到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事实上,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疯狂发展,甚至出现“把重心转向客户”的局面背后,也有一些公立学校责任不够的因素。

一位家长告诉笔者,遇到不懂的问题,孩子会第一时间发给培训班的老师。不管多晚,老师都会尽力解答。“有几个孩子晚上会向老师发不懂的问题。”我自己学校的老师?”

问题的背后,是一些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

此外,少数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有一些明或暗的联系,这加剧了这种不信任。尤其是在“陷阱班”盛行的那些年,少数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结成了合作关系。链条更紧:校外培训机构负责高级、超一流培训,组织杯赛选拔。学校然后将这些孩子“招募”进学校,学校充当“接班人”。

在进退过程中,一些学校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研究学生、因材施教的能力。有的老师上课“按课本讲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自然有课外班提供“加餐”,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不会”。课外班的“知识”自然就可以解决。极少数教师甚至加入校外培训机构的行列。他们明明在学校教得不好,却在校外的培训班里暗自努力。

“主阵地”怎能有足够的底气?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要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要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要返校。以更好的方式走进校园。

无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设计作业、还是课后服务,其中任何一项的落实都不是学校或老师的态度能够解决的。相反,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必须符合这些要求。教师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那么大幅减少的是什么?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必须大力扭转“唯分数”的评价标准。

当资本与教育分离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停留在以“KPI”评判英雄的时代。要真正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成长。

当然,要扭转教师唯分的观念,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必须多一把“尺子”。他们不能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多维度发展,但说到“评价优秀”,最有效的就是学生的成绩。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教育确实是“慢工出细活”。

日前,一段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视频疯传。视频中的老师可以写出非常漂亮的书法,甚至可以改变隶书、小楷、行书等字体。很多网友惊叹这位老师是“行走的打印机”。不过,也有老教师指出,几十年前,板书是每个老师的基本功。板书写得漂亮的老师有很多,甚至有很多会画圆的老师。一笔一划或者徒手画一张地图,只是近年来能静下心来练基本功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教育生态首先是一种安静的状态。摆脱功利和浮躁,回归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安静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安静的老师,一群健康成长的学生,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范伟辰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6日版本05